曹柯之盟的讀音 曹柯之盟的意思
曹柯之盟 齊桓公五年,伐魯。魯國打了敗仗,請求割讓土地并締結合約。齊桓公答應了,定在柯(齊國境內)這個地方舉辦受降儀式。
- 曹
- 柯
- 之
- 盟
“曹柯之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áo kē zhī méng]
- 漢字注音:
- ㄘㄠˊ ㄎㄜ ㄓ ㄇㄥ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曹柯之盟”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曹柯之盟 cáo kē zhī méng ㄘㄠˊ ㄎㄜ ㄓ ㄇㄥˊ 春秋時,齊魯作戰,魯敗,割地求和,與齊相會于柯,盟誓時,魯將曹沬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歸還失地而立下大功的故事。見《史記.卷八八.刺客傳.曹沬傳》。
網絡解釋
曹柯之盟
齊桓公五年,伐魯。魯國打了敗仗,請求割讓土地并締結合約。齊桓公答應了,定在柯(齊國境內)這個地方舉辦受降儀式。
“曹柯之盟”的單字解釋
【曹】:1.等,輩:爾曹(你們)。吾曹。2.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3.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4.姓。
【柯】:1.草木的枝莖:枝柯。交柯錯葉。2.斧子的柄:斧柯。3.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盟】:1.宣誓締約:會盟。海誓山盟。2.發(誓):盟一個誓。3.舊時結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團體與團體、階級與階級、國與國之間的聯合體:工農聯盟。軍事同盟。5.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的相當于自治州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
“曹柯之盟”的相關詞語
* 曹柯之盟的讀音是:cáo kē zhī méng,曹柯之盟的意思:曹柯之盟 齊桓公五年,伐魯。魯國打了敗仗,請求割讓土地并締結合約。齊桓公答應了,定在柯(齊國境內)這個地方舉辦受降儀式。
辭典解釋
曹柯之盟 cáo kē zhī méng ㄘㄠˊ ㄎㄜ ㄓ ㄇㄥˊ春秋時,齊魯作戰,魯敗,割地求和,與齊相會于柯,盟誓時,魯將曹沬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歸還失地而立下大功的故事。見《史記.卷八八.刺客傳.曹沬傳》。
曹柯之盟
齊桓公五年,伐魯。魯國打了敗仗,請求割讓土地并締結合約。齊桓公答應了,定在柯(齊國境內)這個地方舉辦受降儀式。【曹】:1.等,輩:爾曹(你們)。吾曹。2.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3.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4.姓。
【柯】:1.草木的枝莖:枝柯。交柯錯葉。2.斧子的柄:斧柯。3.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盟】:1.宣誓締約:會盟。海誓山盟。2.發(誓):盟一個誓。3.舊時結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團體與團體、階級與階級、國與國之間的聯合體:工農聯盟。軍事同盟。5.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的相當于自治州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