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氣的讀音 朔氣的意思
朔氣 朔氣 ,漢語詞匯。 拼音 :shuò qì 釋義:1、一般是指 寒氣 [cold] 2、.節氣。 3、北朝 的氣勢。 4、指北方人的氣質。
- 朔
- 氣
“朔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uò qì]
- 漢字注音:
- ㄕㄨㄛˋ ㄑㄧˋ
- 簡繁字形:
- 朔氣
- 是否常用:
- 是
“朔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朔氣 shuòqì
[cold] 寒氣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樂府詩集·木蘭詩》
辭典解釋
朔氣 shuò qì ㄕㄨㄛˋ ㄑㄧˋ 節氣。
《周禮.春官.大史》:「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句下唐.賈公彥.疏:「節氣,一名朔氣。朔氣在晦,則后月閏;中氣在朔,則前月閏。」
北方的寒氣。
《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詩:「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
網絡解釋
朔氣
朔氣 ,漢語詞匯。
拼音 :shuò qì
釋義:1、一般是指 寒氣 [cold] 2、.節氣。 3、北朝 的氣勢。 4、指北方人的氣質。
“朔氣”的單字解釋
【朔】:1.農歷每月初一。2.北:朔風。朔方。
【氣】:1.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2.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3.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4.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5.人的精神狀態:氣概。氣節。氣魄。氣派。氣餒。6.怒,或使人發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shèng)。忍氣吞聲。7.欺壓:受氣。8.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9.中醫指某種癥象:痰氣。濕氣。10.景象:和氣。氣氛。氣韻(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朔氣”的相關詞語
“朔氣”造句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烽煙四起,天地動,血浸江河,漫野朔氣白骨泣。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柁,寒光照鐵衣”,之后就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了。
沙朔氣雄霜漫路,借問西風歸處?平生天上人間,征蓬塞北江南。
《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呼嘯寒風中,寒光映照著冰冷的鎧甲形象地描寫了邊塞軍營的惡劣氣候。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古老的戍邊軍人曾在烽火臺上艱難地構筑著國家的邊關。
和我永州站12月29日訊(分站記者楊中瑜)12月29日,瀟湘朔氣凜凜,永州瑞雪飄飄。
官兵們朗誦著這千古名篇《木蘭辭》,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鐵馬、朔氣寒衣的古代沙場,報國殺敵的震撼瞬間傳遍全身。
* 朔氣的讀音是:shuò qì,朔氣的意思:朔氣 朔氣 ,漢語詞匯。 拼音 :shuò qì 釋義:1、一般是指 寒氣 [cold] 2、.節氣。 3、北朝 的氣勢。 4、指北方人的氣質。
基本解釋
朔氣 shuòqì
[cold] 寒氣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樂府詩集·木蘭詩》
辭典解釋
朔氣 shuò qì ㄕㄨㄛˋ ㄑㄧˋ節氣。
《周禮.春官.大史》:「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句下唐.賈公彥.疏:「節氣,一名朔氣。朔氣在晦,則后月閏;中氣在朔,則前月閏。」
北方的寒氣。
《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詩:「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
朔氣
朔氣 ,漢語詞匯。拼音 :shuò qì
釋義:1、一般是指 寒氣 [cold] 2、.節氣。 3、北朝 的氣勢。 4、指北方人的氣質。

【朔】:1.農歷每月初一。2.北:朔風。朔方。
【氣】:1.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2.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3.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4.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5.人的精神狀態:氣概。氣節。氣魄。氣派。氣餒。6.怒,或使人發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shèng)。忍氣吞聲。7.欺壓:受氣。8.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9.中醫指某種癥象:痰氣。濕氣。10.景象:和氣。氣氛。氣韻(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烽煙四起,天地動,血浸江河,漫野朔氣白骨泣。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柁,寒光照鐵衣”,之后就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了。
沙朔氣雄霜漫路,借問西風歸處?平生天上人間,征蓬塞北江南。
《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呼嘯寒風中,寒光映照著冰冷的鎧甲形象地描寫了邊塞軍營的惡劣氣候。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古老的戍邊軍人曾在烽火臺上艱難地構筑著國家的邊關。
和我永州站12月29日訊(分站記者楊中瑜)12月29日,瀟湘朔氣凜凜,永州瑞雪飄飄。
官兵們朗誦著這千古名篇《木蘭辭》,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鐵馬、朔氣寒衣的古代沙場,報國殺敵的震撼瞬間傳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