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的讀音 望江南的意思
望江南 (詞牌名)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創作者是李德裕。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后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 望
- 江
- 南
“望江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àng jiāng nán]
- 漢字注音:
- ㄨㄤˋ ㄐㄧㄤ ㄋㄢ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望江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原為隋樂曲名。隋煬帝曾制《望江南》八闋。唐用為詞調名。初僅單調﹐宋時增雙調。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加倍。分前后段。另一變體﹐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韻二平韻﹐共五十九字。此調異名甚多﹐初名《謝秋娘》﹐傳為李德裕悼念亡妓謝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憶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憶江南》。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遂又名《望江樓》。皇甫松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又名《夢江南》﹑《夢江口》。李煜詞作《望江梅》﹐丘長春詞作《望蓬萊》。此外﹐其它還有《安陽好》﹑《夢仙游》﹑《步虛聲》﹑《壺山好》﹑《歸寨北》等異稱。參閱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宋王灼《碧雞漫志.詞譜》。
網絡解釋
望江南 (詞牌名)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創作者是李德裕。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后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望江南”的單字解釋
【望】:1.看;向遠處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無際。2.拜訪;問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豐收在望。4.聲譽。也指享有聲譽的人:威望。一鄉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詞。向;朝:他望我們點頭微笑。8.農歷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江】:1.大河:長江。珠江。黑龍江。2.(Jiāng)指長江:江漢。江淮。江南。江左。3.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望江南”的相關詞語
* 望江南的讀音是:wàng jiāng nán,望江南的意思:望江南 (詞牌名)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創作者是李德裕。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后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原為隋樂曲名。隋煬帝曾制《望江南》八闋。唐用為詞調名。初僅單調﹐宋時增雙調。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加倍。分前后段。另一變體﹐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韻二平韻﹐共五十九字。此調異名甚多﹐初名《謝秋娘》﹐傳為李德裕悼念亡妓謝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憶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憶江南》。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遂又名《望江樓》。皇甫松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又名《夢江南》﹑《夢江口》。李煜詞作《望江梅》﹐丘長春詞作《望蓬萊》。此外﹐其它還有《安陽好》﹑《夢仙游》﹑《步虛聲》﹑《壺山好》﹑《歸寨北》等異稱。參閱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宋王灼《碧雞漫志.詞譜》。望江南 (詞牌名)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創作者是李德裕。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后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望】:1.看;向遠處看:他望了一眼就走了。一望無際。2.拜訪;問候:拜望。探望。3.盼望;希望:渴望。豐收在望。4.聲譽。也指享有聲譽的人:威望。一鄉之望。5.怨:怨望。6.指望子:酒望。7.介詞。向;朝:他望我們點頭微笑。8.農歷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朔望(朔是初一)。
【江】:1.大河:長江。珠江。黑龍江。2.(Jiāng)指長江:江漢。江淮。江南。江左。3.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