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的讀音 本末的意思
- 本
- 末
“本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ěn mò]
- 漢字注音:
- ㄅㄣˇ ㄇㄛ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本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本末 běnmò
(1) [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2)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主次,先后
辭典解釋
本末 běn mò ㄅㄣˇ ㄇㄛˋ 樹的主干和枝節。
漢.馬融〈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摹彟矩。」
唐.白居易〈寓意詩〉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事物的根本與細節。
《易經.系辭下》:「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
事情的原委、經過。
《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分明說得后唐國祚個本末了。」
先后次第。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耳。」
英語 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ins and outs,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
德語 das A und O, von A bis Z, Anfang bis Ende
法語 le commencement et la fin, racine et branche, le principal et l'accessoire
網絡解釋
本末
本末:詞語
本末:中醫術語
本末 (詞語)
本末是中國哲學史的一對范疇。“本”是指宇宙本源或本體,“末”是指天地萬物。魏晉玄學主張“以無為本”。王弼認為形形色色的個別存在物(有)是現象(末),而在現象之后有更根本的東西是萬物的本體(本),這種“本”、“末”關系是母子關系,“木在無為,在無名,離本舍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 老子注 》三十八章)。“本”是虛寂的本體,也就是“無”或“道” , “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而有形、有名的萬物是從“無”或“道”所派生,故提倡“崇本息末”。
“本末”的單字解釋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末】:1.東西的梢;盡頭: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終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車。上世紀末。4.末子:鋸末。茶葉末兒。把藥研成末兒。5.姓。6.戲曲角色行當,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本末”的相關成語
“本末”的相關詞語
“本末”造句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執略守微,本末唯權,戰也。
事物的本末沒有顯示出來之前,一般人是難以認識其本質的。天地運行的玄妙規律,可以通過萬物的變化表現出來。
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們將得不償失。
凡是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體的,不可以把本末分開為兩段。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
在學校里,學習和娛樂要分清主次,絕對不能本末倒置。
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攝小且粗者而共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學者所不可遺之事。
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為了賺錢而犧牲身體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 本末的讀音是:běn mò,本末的意思:本末 本末:詞語 本末:中醫術語 本末 (詞語)本末是中國哲學史的一對范疇。“本”是指宇宙本源或本體,“末”是指天地萬物。魏晉玄學主張“以無為本”。王弼認為形形色色的個別存在物(有)是現象(末),而在現象之后有更根本的東西是萬物的本體(本),這種“本”、“末”關系是母子關系,“木在無為,在無名,離本舍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 老子注 》三十八章)。“本”是虛寂的本體,也就是“無”或“道” , “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而有形、有名的萬物是從“無”或“道”所派生,故提倡“崇本息末”。
基本解釋
本末 běnmò
(1) [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2)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主次,先后
辭典解釋
本末 běn mò ㄅㄣˇ ㄇㄛˋ樹的主干和枝節。
漢.馬融〈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摹彟矩。」
唐.白居易〈寓意詩〉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事物的根本與細節。
《易經.系辭下》:「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史記.卷六.秦始皇紀》:「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
事情的原委、經過。
《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分明說得后唐國祚個本末了。」
先后次第。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耳。」
英語 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ins and outs,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
德語 das A und O, von A bis Z, Anfang bis Ende
法語 le commencement et la fin, racine et branche, le principal et l'accessoire
本末
本末:詞語本末:中醫術語
本末 (詞語)
本末是中國哲學史的一對范疇。“本”是指宇宙本源或本體,“末”是指天地萬物。魏晉玄學主張“以無為本”。王弼認為形形色色的個別存在物(有)是現象(末),而在現象之后有更根本的東西是萬物的本體(本),這種“本”、“末”關系是母子關系,“木在無為,在無名,離本舍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 老子注 》三十八章)。“本”是虛寂的本體,也就是“無”或“道” , “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而有形、有名的萬物是從“無”或“道”所派生,故提倡“崇本息末”。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執略守微,本末唯權,戰也。
事物的本末沒有顯示出來之前,一般人是難以認識其本質的。天地運行的玄妙規律,可以通過萬物的變化表現出來。
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們將得不償失。
凡是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體的,不可以把本末分開為兩段。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
在學校里,學習和娛樂要分清主次,絕對不能本末倒置。
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攝小且粗者而共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學者所不可遺之事。
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為了賺錢而犧牲身體健康,真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