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資茅斯條約的讀音 樸資茅斯條約的意思
辭典解釋樸資茅斯條約 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于美國緬因州基特里一地簽訂的和約。條約內容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治權,將旅順口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予日本,俄國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及日俄兩國同意中國對滿洲的主權。
- 樸
- 資
- 茅
- 斯
- 條
- 約
“樸資茅斯條約”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 漢字注音:
- ㄆㄛˋ ㄗ ㄇㄠˊ ㄙ ㄊㄧㄠˊ ㄩㄝ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樸資茅斯條約”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樸資茅斯條約 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ㄆㄛˋ ㄗ ㄇㄠˊ ㄙ ㄊㄧㄠˊ ㄩㄝ 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于美國緬因州基特里一地簽訂的和約。條約內容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治權,將旅順口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予日本,俄國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及日俄兩國同意中國對滿洲的主權。
網絡解釋
“樸資茅斯條約”的單字解釋
【樸】:[pǔ]沒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piáo]姓。[pò]樸樹,落葉喬木。果實近球形,橙色。樹皮光滑,灰褐色,可作造紙原料。[pō]〔樸刀〕古代兵器。一種雙手使用的像大刀的刀,刀身較大刀窄長,刀柄較大刀稍短。
【資】:同“資”。
【茅】:1.白茅。2.(Máo)姓。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條】:[tiáo]1.木名。山楸。2.細長的樹枝。3.長。4.泛指長條形之物:麵條;布條;金條。5.直。參見“條長”。6.條理;次序。7.到達。8.治理。9.條目;條款。10.指法令、條文。11.猶言條陳,條奏。12.逐一登錄。13.編排。14.列舉。15.見“條遞”。16.量詞。用於計量長形物。17.量詞。用於計量抽象事物。18.古民族條戎的省稱。19.古地鳴條的省稱。20.指漢·條侯·周亞夫。21.姓。[tiāo]同“挑”。采摘。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樸資茅斯條約”的相關詞語
* 樸資茅斯條約的讀音是: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樸資茅斯條約的意思:辭典解釋樸資茅斯條約 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于美國緬因州基特里一地簽訂的和約。條約內容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治權,將旅順口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予日本,俄國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及日俄兩國同意中國對滿洲的主權。
辭典解釋
樸資茅斯條約 pò zī máo sī tiáo yuē ㄆㄛˋ ㄗ ㄇㄠˊ ㄙ ㄊㄧㄠˊ ㄩㄝ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爭結束后,于美國緬因州基特里一地簽訂的和約。條約內容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治權,將旅順口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予日本,俄國將庫頁島割讓給日本及日俄兩國同意中國對滿洲的主權。
【樸】:[pǔ]沒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piáo]姓。[pò]樸樹,落葉喬木。果實近球形,橙色。樹皮光滑,灰褐色,可作造紙原料。[pō]〔樸刀〕古代兵器。一種雙手使用的像大刀的刀,刀身較大刀窄長,刀柄較大刀稍短。
【資】:同“資”。
【茅】:1.白茅。2.(Máo)姓。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條】:[tiáo]1.木名。山楸。2.細長的樹枝。3.長。4.泛指長條形之物:麵條;布條;金條。5.直。參見“條長”。6.條理;次序。7.到達。8.治理。9.條目;條款。10.指法令、條文。11.猶言條陳,條奏。12.逐一登錄。13.編排。14.列舉。15.見“條遞”。16.量詞。用於計量長形物。17.量詞。用於計量抽象事物。18.古民族條戎的省稱。19.古地鳴條的省稱。20.指漢·條侯·周亞夫。21.姓。[tiāo]同“挑”。采摘。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