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讀音 杜牧的意思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 杜
- 牧
“杜牧”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ù mù]
- 漢字注音:
- ㄉㄨˋ ㄇㄨ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杜牧”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杜牧 Dù Mù
[Du Mu] 字牧之,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現陜西西安)人
辭典解釋
杜牧 dù mù ㄉㄨˋ ㄇㄨˋ 人名。(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后果言中。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英語 Du Mu (803-852)? Tang dynasty poet
德語 Du Mu (Eig, Pers, 803 - 852)?
法語 Du Mu
網絡解釋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的單字解釋
“杜牧”的相關詞語
“杜牧”造句
杜牧是一位落拓不羈的詩人。
當然,注釋家和鑒賞家們不是這樣說的,他們說杜牧借此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和對*貴們醉生夢死的抨擊。
在半山亭,看著滿山的紅葉,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杜牧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
李賀、杜牧與李商隱,中晚唐交叉時期詩人,詩歌創作主要在唐憲宗至唐宣宗時期,歷經六朝,他們是中晚唐詩壇上比較特別的三位詩人。
杜牧是晚唐時期一位著名詩人,他在詩歌中表達了對妓女的特殊觀照。
杜牧以“小杜”之稱顯名于唐詩壇,但其詩歌創作卻與其文學思想大相徑庭。
杜牧出身于一個世代官宦并具有濃厚文化氣氛的家庭。
杜牧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與散文家。
揚州城自古為繁華勝地,唐時杜牧有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假如杜牧今天來到揚州,縱是杜郎俊賞、豆蔻詞工,未見得能寫出“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樣動人的句子吧。
* 杜牧的讀音是:dù mù,杜牧的意思: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基本解釋
杜牧 Dù Mù
[Du Mu] 字牧之,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現陜西西安)人
辭典解釋
杜牧 dù mù ㄉㄨˋ ㄇㄨˋ人名。(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后果言中。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英語 Du Mu (803-852)? Tang dynasty poet
德語 Du Mu (Eig, Pers, 803 - 852)?
法語 Du Mu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是一位落拓不羈的詩人。
當然,注釋家和鑒賞家們不是這樣說的,他們說杜牧借此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和對*貴們醉生夢死的抨擊。
在半山亭,看著滿山的紅葉,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杜牧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
李賀、杜牧與李商隱,中晚唐交叉時期詩人,詩歌創作主要在唐憲宗至唐宣宗時期,歷經六朝,他們是中晚唐詩壇上比較特別的三位詩人。
杜牧是晚唐時期一位著名詩人,他在詩歌中表達了對妓女的特殊觀照。
杜牧以“小杜”之稱顯名于唐詩壇,但其詩歌創作卻與其文學思想大相徑庭。
杜牧出身于一個世代官宦并具有濃厚文化氣氛的家庭。
杜牧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與散文家。
揚州城自古為繁華勝地,唐時杜牧有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假如杜牧今天來到揚州,縱是杜郎俊賞、豆蔻詞工,未見得能寫出“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樣動人的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