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怎么讀 杧的意思
“杧”字共有1個讀音:
[máng]

漢字 | 杧 |
---|---|
讀音 |
|
注音 | ㄇㄤ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3 |
異體字 | ?? 芒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767 |
其它編碼 | 五筆:synn 倉頡:dyv 鄭碼:fsh 四角:40910 |
筆順編碼 | 1234415 |
筆順筆畫 | 一丨ノ丶丶一フ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撇 點 點 橫 豎折/豎彎 |
杧字的意思
〔杧果〕也作芒果。常綠喬木。果實腎形,淡綠或淡黃色,核大,果肉味甜多汁,是熱帶著名水果。中國南方有種植。
杧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杧
máng ㄇㄤˊ
◎ 〔杧果〕又作“芒果”,一種樹上結的果子,橢圓形,果肉黃色,味美多汁,可食。
英語 mango (Mangifera indica)
杧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杧 máng
杧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芒【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音忙。《說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麥芒也。《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註》芒種,稻麥也。《易林》夏麥????,霜擊其芒。
又大貌。《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又罷倦貌。《孟子》芒芒然歸。
又光芒。《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又《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爾雅·釋草》葞,春草。《註》一名芒草。《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芒。《註》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芒水。
又門名。《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又姓。《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註》芒卯,魏將。
又通茫。《詩·商頌》洪水芒芒。《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又通邙。《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芒。
又通鋩。《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註》芒,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爾雅》芒作荒。《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說文解字解釋
杧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杧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