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的讀音 東都的意思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東。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楊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則,相土之東都為今河南商丘縣。"一說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在鎬京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3)東漢都洛陽,在西漢京都長安之東。漢班固有《東都賦》。(4)隋唐時指洛陽。時京都在長安。《隋書·煬帝紀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2.(5)南唐指廣陵,在建康之東。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升元元年﹞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3.代指東漢。 4.長安東都門的省稱。漢疏廣與侄受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東都門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
- 東
- 都
“東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ōng dōu]
- 漢字注音:
- ㄉㄨㄥ ㄉㄡ
- 簡繁字形:
- 東都
- 是否常用:
- 否
“東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東。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楊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則,相土之東都為今河南商丘縣。"一說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在鎬京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3)東漢都洛陽,在西漢京都長安之東。漢班固有《東都賦》。(4)隋唐時指洛陽。時京都在長安。《隋書·煬帝紀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2.(5)南唐指廣陵,在建康之東。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升元元年﹞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3.代指東漢。 4.長安東都門的省稱。漢疏廣與侄受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東都門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 辭典解釋
東都 dōng dū ㄉㄨㄥ ㄉㄨ 位于東邊的都城。如漢朝的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德語 Tungtu (/?stliche Hauptstadt/, alter Name von Tainan, Ort in Taiwan)? (S, Geo)?
網絡解釋
“東都”的單字解釋
【東】:1.方位名。日出的一方。與“西”相對。《書經?禹貢》:“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2.主人。由於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房東”﹑“店東”。唐?杜甫《偪仄行贈畢曜詩》:“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3.請客出錢的人:“今天我作東,請大家吃飯。”4.姓。如元代有東良會。
【都】:[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
“東都”的相關詞語
* 東都的讀音是:dōng dōu,東都的意思: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東。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楊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則,相土之東都為今河南商丘縣。"一說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在鎬京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3)東漢都洛陽,在西漢京都長安之東。漢班固有《東都賦》。(4)隋唐時指洛陽。時京都在長安。《隋書·煬帝紀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2.(5)南唐指廣陵,在建康之東。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升元元年﹞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3.代指東漢。 4.長安東都門的省稱。漢疏廣與侄受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東都門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
基本解釋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東。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楊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則,相土之東都為今河南商丘縣。"一說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在鎬京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3)東漢都洛陽,在西漢京都長安之東。漢班固有《東都賦》。(4)隋唐時指洛陽。時京都在長安。《隋書·煬帝紀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2.(5)南唐指廣陵,在建康之東。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升元元年﹞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3.代指東漢。 4.長安東都門的省稱。漢疏廣與侄受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東都門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辭典解釋
東都 dōng dū ㄉㄨㄥ ㄉㄨ位于東邊的都城。如漢朝的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德語 Tungtu (/?stliche Hauptstadt/, alter Name von Tainan, Ort in Taiwan)? (S, Geo)?
【東】:1.方位名。日出的一方。與“西”相對。《書經?禹貢》:“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2.主人。由於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房東”﹑“店東”。唐?杜甫《偪仄行贈畢曜詩》:“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3.請客出錢的人:“今天我作東,請大家吃飯。”4.姓。如元代有東良會。
【都】:[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