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之約的讀音 桑中之約的意思
【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示例】~,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 桑
- 中
- 之
- 約
“桑中之約”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g zhōng zhī yuē]
- 漢字注音:
- ㄙㄤ ㄓㄨㄥ ㄓ ㄩㄝ
- 簡繁字形:
- 桑中之約
- 是否常用:
- 否
“桑中之約”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桑間之約"。 辭典解釋
桑中之約 sāng zhōng zhī yuē ㄙㄤ ㄓㄨㄥ ㄓ ㄩㄝ 語本《詩經.鄘風.桑中》:「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比喻男女秘密的幽會。
《金瓶梅.第二九回》:「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約,眉靨漸生,月下之期難定。」
《聊齋志異.卷一一.陳云棲》:「如望為桑中之約,所不能也。」
網絡解釋
【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示例】~,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桑中之約”的單字解釋
【桑】:1.桑樹,落葉喬木,樹皮有淺裂,葉子卵形,花黃綠色。葉子是蠶的飼料,嫩枝的韌皮纖維可造紙,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葉和果實均可入藥。2.(Sāng)姓。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桑中之約”的相關詞語
* 桑中之約的讀音是:sāng zhōng zhī yuē,桑中之約的意思:【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示例】~,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基本解釋
見"桑間之約"。辭典解釋
桑中之約 sāng zhōng zhī yuē ㄙㄤ ㄓㄨㄥ ㄓ ㄩㄝ語本《詩經.鄘風.桑中》:「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比喻男女秘密的幽會。
《金瓶梅.第二九回》:「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約,眉靨漸生,月下之期難定。」
《聊齋志異.卷一一.陳云棲》:「如望為桑中之約,所不能也。」
【解釋】桑中:桑林之間。指男女幽會的的密約。
【出處】《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示例】~,不可長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賜以姻好,父母必以為榮,當無不庇,宜速為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
【桑】:1.桑樹,落葉喬木,樹皮有淺裂,葉子卵形,花黃綠色。葉子是蠶的飼料,嫩枝的韌皮纖維可造紙,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葉和果實均可入藥。2.(Sāng)姓。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