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令的讀音 梁州令的意思
梁州令 梁州令,詞牌名,又名“涼州令”“梁州令疊韻”。《詞譜》以晏幾道《梁州令·莫唱陽關曲》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涼州令·翠樹芳條氈》等。
- 梁
- 州
- 令
“梁州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iáng zhōu lìng]
- 漢字注音:
- ㄌㄧㄤˊ ㄓㄡ ㄌㄧㄥ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梁州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唐教坊大曲有《涼州》,由大曲摘遍而為小令詞調,因稱《涼州令》,宋以后訛稱《梁州令》。雙調,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體,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僅見于諸宮調。
網絡解釋
梁州令
梁州令,詞牌名,又名“涼州令”“梁州令疊韻”。《詞譜》以晏幾道《梁州令·莫唱陽關曲》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涼州令·翠樹芳條氈》等。
“梁州令”的單字解釋
【梁】:1.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房梁。2.橋:橋梁。3.物體中間隆起成長條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蕭衍滅南齊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也稱蕭梁。為陳所滅。2.五代之一(907—923)。朱溫滅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為后唐所滅。5.戰國時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改稱梁。
【州】:1.舊時行政區劃單位。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如杭州、蘇州。2.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區之下,縣之上。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
“梁州令”的相關詞語
* 梁州令的讀音是:liáng zhōu lìng,梁州令的意思:梁州令 梁州令,詞牌名,又名“涼州令”“梁州令疊韻”。《詞譜》以晏幾道《梁州令·莫唱陽關曲》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涼州令·翠樹芳條氈》等。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唐教坊大曲有《涼州》,由大曲摘遍而為小令詞調,因稱《涼州令》,宋以后訛稱《梁州令》。雙調,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體,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僅見于諸宮調。梁州令
梁州令,詞牌名,又名“涼州令”“梁州令疊韻”。《詞譜》以晏幾道《梁州令·莫唱陽關曲》為正體,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四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涼州令·翠樹芳條氈》等。【梁】:1.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房梁。2.橋:橋梁。3.物體中間隆起成長條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蕭衍滅南齊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也稱蕭梁。為陳所滅。2.五代之一(907—923)。朱溫滅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為后唐所滅。5.戰國時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改稱梁。
【州】:1.舊時行政區劃單位。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如杭州、蘇州。2.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區之下,縣之上。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