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越之急的讀音 楚越之急的意思
楚越之急【解釋】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出處】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
- 楚
- 越
- 之
- 急
“楚越之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ǔ yuè zhī jí]
- 漢字注音:
- ㄔㄨˇ ㄩㄝˋ ㄓ ㄐㄧ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楚越之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網絡解釋
楚越之急
【解釋】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出處】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
“楚越之急”的單字解釋
【楚】:1.古書上指牡荊。落葉灌木。開青色或紫色的穗狀小花,鮮葉供藥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齊: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國名(?—前223)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帶。為秦所滅。5.朝代名。十國之一(907—951)。馬殷建立。建都長沙,后為南唐所滅。
【越】:1.跨過(阻礙);跳過:越墻。翻山越嶺。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圍):越級。越權。3.(聲音、情感)昂揚:激越。聲音清越。4.搶奪:殺人越貨。5.“越來越…”表示程度隨著時間發展:天氣越來越熱了。6.周朝國名,原來在今浙江東部,后來擴展到江蘇、山東。7.指浙江東部。8.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急】:1.急躁;著急:急性子。急著趕路。2.使著急:眼看要開演了,小王還不來,真急人。3.匆促;迅速。與“緩”相對: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況嚴重:急事。情況緊急。5.緊急嚴重的事情:救急。當務之急。6.熱心做;熱心幫助:急公好義。急人之難。
“楚越之急”的相關詞語
* 楚越之急的讀音是:chǔ yuè zhī jí,楚越之急的意思:楚越之急【解釋】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出處】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
基本解釋
1.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楚越之急
【解釋】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出處】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
【楚】:1.古書上指牡荊。落葉灌木。開青色或紫色的穗狀小花,鮮葉供藥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齊: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國名(?—前223)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帶。為秦所滅。5.朝代名。十國之一(907—951)。馬殷建立。建都長沙,后為南唐所滅。
【越】:1.跨過(阻礙);跳過:越墻。翻山越嶺。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圍):越級。越權。3.(聲音、情感)昂揚:激越。聲音清越。4.搶奪:殺人越貨。5.“越來越…”表示程度隨著時間發展:天氣越來越熱了。6.周朝國名,原來在今浙江東部,后來擴展到江蘇、山東。7.指浙江東部。8.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急】:1.急躁;著急:急性子。急著趕路。2.使著急:眼看要開演了,小王還不來,真急人。3.匆促;迅速。與“緩”相對: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況嚴重:急事。情況緊急。5.緊急嚴重的事情:救急。當務之急。6.熱心做;熱心幫助:急公好義。急人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