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怎么讀 榷的意思

漢字 | 榷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ㄩㄝ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4 部外:10 |
異體字 | ? 搉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9B7 |
其它編碼 | 五筆:spwy 倉頡:dobg 鄭碼:fwni 四角:44915 |
筆順編碼 | 12344532411121 |
筆順筆畫 | 一丨ノ丶丶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撇 點 點 橫撇/橫鉤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 |
榷字的意思
1.舊指某些商品的專營專賣:榷茶。榷稅。
2.商討:商榷。
榷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榷
què ㄑㄩㄝˋ
渡水的橫木。專賣:榷貨。榷場(征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商討:商榷。英語 footbridge; toll, levy; monopoly
德語 Laufsteg, Fu?g?ngerbrücke (S)
法語 pont,taxe
榷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榷 què
〈名〉
(1) (形聲。從木,寉( hè)聲。本義:獨木橋)
(2) 同本義 [single-plank bridge]
榷,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說文》。按:兩頭聚石,以木橫架之,故亦名石杠。”
榷,獨梁也。——《廣雅·釋室》
獨木之橋曰榷。——《初學記》
(3) 稅 [tax]
其擅加雜榷,率一切宜停。——《文獻通考》
詞性變化
◎ 榷 què
〈動〉
(1) 專營,專賣 [monopolize]
初榷酒酤。——《漢書·武帝紀》
自以為國家興榷筦之利。——《漢書·車千秋傳》。注:“榷,謂專其利使入官也。”
(2) 又如:榷茶(由官方專賣茶葉,以獨占其利);榷貨(由官方專賣貨物而享專利);榷酤(由官方專利賣酒);榷鹽(由官方專賣食鹽)
(3) 征收;征稅 [levy (tax)]。如:榷收(征收);榷政(征稅的事務);榷酒征茶(征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榷算(征收算賦);榷稅(征稅);榷課(國家專利稅)
(4) 商討,研究 [discuss]。如:榷略(研討);榷揚(研討);榷論(商討辯論)
◎ 榷 què
〈形〉
通“確”。真實 [true;authentic]
樂天知命,榷乎其不可拔也。——《玄儒先生婁壽碑》
榷字的辭典解釋
獨木橋。《說文解字·木部》:「榷,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
賦稅、稅收。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自序〉:「征榷之途有二:一曰山澤茶鹽坑冶是也;二曰關市酒酤征商是也。」
動專賣、專營。如:「榷酒」、「榷茶」。《漢書·卷六十四下·賈捐之傳》:「孝武帝造鹽鐵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猶不能足。」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聽民間賈販,唯收稅錢,不許官榷。」
商量、研討。如:「商榷」。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榷而為論,未見其宜。」
康熙字典解釋
榷【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韻牋》榷酤是征稅之法。《王莽傳》謂之辜?。《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同。
又《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榷【卷六】【木部】
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從木隺聲。江岳切
說文解字注
(榷)水上橫木。句。所?渡者。釋宮曰。石杠謂之徛。孟子。歲十月徒杠成。趙岐釋爲步度。郭釋云。步渡彴。然則石杠者謂兩頭聚石、以木橫架之可行。非石橋也。凡直者曰杠。橫者亦曰杠。杠與榷雙聲。孝武紀曰。榷酒酤。韋曰。以木渡水曰榷。謂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凡言大榷、揚榷、辜榷、當作此字。不當從手。從木。隺聲。江岳切。古音在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