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歃怎么讀 歃的意思

    “歃”字共有1個讀音: [shà]  
    歃
    漢字
    讀音 [shà]
    注音 ㄕㄚˋ
    部首 [欠]  欠字旁
    筆畫 總筆畫:13 部外:9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B43
    其它編碼 五筆:tfvw|tfew 倉頡:hxno 鄭碼:menr 四角:27782
    筆順編碼 3123215113534
    筆順筆畫 ノ一丨ノ丨一フ一一ノフノ丶
    筆順名稱 撇 橫 豎 撇 豎 橫 橫折 橫 橫 撇 橫撇/橫鉤 撇 捺

    歃字的意思

    用嘴吸取。

    歃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hà ㄕㄚˋ

    〔歃血〕古人盟會時,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如“歃歃為盟”。 用嘴吸取。

    英語 smear one's mouth with blood of a victim when taking an oath

    德語 trinken, Getr?nk (S)

    法語 boire,serment

    歃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shà

    〈動〉

    (1) (形聲。從欠,殺聲。從“欠”表示與口、出氣有關。本義:飲,微吸)

    (2) 飲 [drink]

    公相與歃此血于堂下。——《史記》

    (3) 特指飲血 [smear the blood]。如:歃盟(歃血為盟);歃會(歃血盟會);歃辭(歃血時宣讀的盟詞)

    歃字的辭典解釋

    歃ㄕㄚˋshà

    參見「歃血 」條。

    康熙字典解釋

    歃【辰集下】【欠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山洽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洽切,??音喢。《說文》歠也。一曰歃血也。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淮南子·齊俗訓》胡人彈骨,越人齧臂,中國歃血,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史記·平原君傳》王當歃血而定從。通作喢。《後漢·馮衍傳》喢血昆陽。

    又通作唼。《前漢·高帝紀》唼血而盟。《集韻》或作??、哈。

    又《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萐。義同。

    又《集韻》迄洽切,音??。與??同。《博雅》嘗也。或作欱。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歃【卷八】【欠部】

    歠也。從欠臿聲。《春秋傳》曰:“歃而忘。”山洽切

    說文解字注

    (歃)歠也。歠者、?也。凡盟者歃血。從欠。臿聲。山沿切。八部。春秋傳曰。歃而忘。隱七年左傳。歃如??。服?曰。如、而也。臨歃而忘其盟載之辭。言不精也。許作而者、古如而通用。許所據與服異。

    歃字組詞

    歃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歃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