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怎么讀 殉的意思

漢字 | 殉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ㄩㄣˋ |
部首 | [歹] 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6 |
異體字 | 徇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B89 |
其它編碼 | 五筆:gqqj 倉頡:mnpa 鄭碼:arrk 四角:17220 |
筆順編碼 | 1354352511 |
筆順筆畫 | 一ノフ丶ノフ丨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橫 撇 橫撇/橫鉤 點 撇 橫折鉤 豎 橫折 橫 橫 |
殉字的意思
1.為了追求某種理想或維護某種事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國。
2.殉葬。
殉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殉
xùn ㄒㄩㄣˋ
古代用人或物隨葬:殉葬。為某種目的而犧牲生命:殉國。殉節。殉難(nàn )。殉情。殉職。殉道(指為堅持某種信仰或理論而犧牲自己的生命)。英語 die for cause, be martyr for
德語 für jemanden sein Leben einsetzen
法語 convoiter,enterrer avec un mort,sacrifier,s'entendre avec,être d'accord avec
殉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殉 xùn
〈動〉
(1) (形聲。從歹(本作歺),旬聲。歺( è),剔過肉剩下的骨頭,常與“死亡”有關。本義:殉葬;以人從葬)
(2) 同本義 [be buried alive with]
殉,用人送死也。——《玉篇》
王縊于芋尹申亥氏。 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左傳》
死者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禮記·檀弓下》
與城為殉。——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3) 又如:殉死;殉葬
(4) 獻身或喪生 [sacrifice]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莊子·讓王》
(5) 又如:殉義(為道義而死);殉財(為財而死);殉物(為追求物質利益而死);殉身(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6) 貪,追求 [be greedy for]
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重名于身后。——晉· 陸機《豪士賦序》
(7) 又如:殉私(謀求私利);殉業(專心致志于學業或功業)
(8) 祈求 [seek]。如:殉吉(祈求吉祥)
(9) 隨;跟從 [follow]
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孟子》。趙岐注:“殉,從也。”
(10) 又如:殉沒(舍身以追隨死者);殉義(遵從道義)
詞性變化
◎ 殉 xùn
〈名〉
從葬的人 [man buried alive with the dead]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墨子》
殉字的辭典解釋
用人或器物陪葬。《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于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如:「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文選·江淹·雜體詩·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貪求、追求。《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
康熙字典解釋
殉【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辭閏切《集韻》徐閏切《韻會》《正韻》松閏切,??音徇。《玉篇》用人送死也。《禮·檀弓》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左傳·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爲殉。國人哀之,爲之賦《黃鳥》。
又營也,求也。《書·伊訓》殉于貨色。《傳》殉,求也。正義曰:殉者,心循其事,是貪求之意,故爲求。《前漢·李陵傳》殉國家之急。《註》師古曰:殉,營也。一曰從也。
又《班固·幽通賦》豈余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項岱註》亦訓營。
又凡以身從物皆曰殉。《莊子·騈拇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天下盡殉也。彼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
又《集韻》松倫切,音旬。義同。《書·伊訓》殉于貨色。徐邈讀。
又《集韻》余絹切,音蝝。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