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的讀音 比利時的意思
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于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 古代凱爾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后長期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14~15世紀歸屬勃艮第公國。后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并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比利時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歐盟與北約的總部所在地。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比利時擁有極其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比利時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 比
- 利
- 時
“比利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ǐ lì shí]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比利時
- 是否常用:
- 否
“比利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西歐國家。臨北海。面積305萬平方千米。人口10162萬(1995年)。首都布魯塞爾。大部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以金融業和工業為主。
網絡解釋
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于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
古代凱爾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后長期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14~15世紀歸屬勃艮第公國。后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并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比利時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歐盟與北約的總部所在地。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比利時擁有極其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比利時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比利時”的單字解釋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時】:同“時”。
“比利時”的相關詞語
* 比利時的讀音是:bǐ lì shí,比利時的意思: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于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 古代凱爾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后長期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14~15世紀歸屬勃艮第公國。后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并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比利時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歐盟與北約的總部所在地。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比利時擁有極其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比利時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基本解釋
西歐國家。臨北海。面積305萬平方千米。人口10162萬(1995年)。首都布魯塞爾。大部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以金融業和工業為主。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于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66.5公里。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為西北部沿海佛蘭德倫平原、中部丘陵、東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海洋溫帶闊葉林氣候,四季明顯。古代凱爾特人和比利其人在此居住。后長期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分割統治。14~15世紀歸屬勃艮第公國。后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并入荷蘭。1830年10月4日獨立。比利時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雖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遍布全國。首都布魯塞爾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滑鐵盧古戰場,也是歐盟與北約的總部所在地。
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D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比利時擁有極其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比利時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時】: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