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比時的讀音 比時的意思

    比時 指先時,往時。《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鄭玄 注:“比時,猶先時也。”《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先祖留下一件寶貝…… 湯隆比時,曾隨先父知寨往東京 視探姑母時,多曾見來。” 明 于謙 《宣府軍務疏》:“尚書比時挑選軍士,止是出於己見,不令詢問下人,一時挑選不精。”
    • shí

    “比時”的讀音

    拼音讀音
    [bǐ shí]
    漢字注音:
    ㄅㄧˇ ㄕˊ
    簡繁字形:
    比時
    是否常用:

    “比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先時,往時。當時。

    辭典解釋

    比時  bǐ shí  ㄅㄧˇ ㄕˊ  

    當時。
    《禮記.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比時龐涓要得抄寫天書,即免其死。」

    與其。
    《金瓶梅.第十六回》:「比時明日與哥慶喜,不如咱如今替哥把一杯酒兒,先慶了喜罷!」

    網絡解釋

    比時

    指先時,往時。《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鄭玄 注:“比時,猶先時也。”《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先祖留下一件寶貝…… 湯隆比時,曾隨先父知寨往東京 視探姑母時,多曾見來。” 明 于謙 《宣府軍務疏》:“尚書比時挑選軍士,止是出於己見,不令詢問下人,一時挑選不精。”

    “比時”的單字解釋

    】: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1.時間(對空間而言):時空觀念。2.時代;時候:古時。唐時。戰時。3.時間單位。舊指時辰,現指小時,即一日(一個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規定的時間:按時上班。過時作廢。5.季節:四時如春。6.現在的;當時的:時事。時興。7.時俗;時尚:入時。8.副詞。時常:時時。時有錯誤。9.有時候:時陰時晴。10.時機:不誤農時。

    “比時”的相關詞語

    * 比時的讀音是:bǐ shí,比時的意思:比時 指先時,往時。《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鄭玄 注:“比時,猶先時也。”《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先祖留下一件寶貝…… 湯隆比時,曾隨先父知寨往東京 視探姑母時,多曾見來。” 明 于謙 《宣府軍務疏》:“尚書比時挑選軍士,止是出於己見,不令詢問下人,一時挑選不精。”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