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的讀音 漢學的意思
漢學 漢學:外國學者研究中國的學問 漢學:清初考據學
- 漢
- 學
“漢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àn xué]
- 漢字注音:
- ㄏㄢˋ ㄒㄩㄝˊ
- 簡繁字形:
- 漢學
- 是否常用:
- 是
“漢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學 Hànxué
(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名物、訓詁,后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為漢學
(2) [sinology]∶對中國的研究,尤指關于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
辭典解釋
漢學 hàn xué ㄏㄢˋ ㄒㄩㄝˊ 漢代學者研究經書,注重考據,故后世稱樸學、考據之學、訓詁之學為「漢學」。與宋代義理之學「宋學」相對稱。
外國人稱有關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學問為「漢學」。
網絡解釋
漢學
漢學:外國學者研究中國的學問
漢學:清初考據學
“漢學”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漢學”的相關詞語
“漢學”造句
即使你一字不漏地掌握了馬克思的全部文本,而且以漢學家訓詁考據的精神去皓首窮經,你也未必就百分之百地回到了馬克思。
他開始重新惡補中國知識,以一位漢學家的身份來到陪都重慶出任英國駐華使館的科學參贊。
讀過世界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東方學院費正清教授之妻寫的從誡先生父母的故事,很為之感動。
姚鼐的學術轉向及其后來與漢學派的復雜糾葛,對其建立桐城派產生了深刻影響。
此后他重新深造成為一位漢學家,并且作為英國駐華使館科學參贊在重慶謀得一份工作.
他的比較詩學理論體系在西方漢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對中國文藝理論走向國際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鑒意義。
武億是乾嘉時期中州漢學的重要人物,在經學、金石學、方志學等領域造詣極高.
其間穿插著法籍漢學家足球迷詹尼與周天的愛情描寫,殊為感人心魄。
乾嘉年間的漢學派、史學派、桐城派、駢文派之爭,其焦點所在,是確立文章正宗。
他的文論也由早期純粹的漢學之論轉變為以“立誠”、“有用”為宗旨,體現出漢宋調和的特色,而區別于同時代的古文家。
* 漢學的讀音是:hàn xué,漢學的意思:漢學 漢學:外國學者研究中國的學問 漢學:清初考據學
基本解釋
漢學 Hànxué
(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名物、訓詁,后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為漢學
(2) [sinology]∶對中國的研究,尤指關于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
辭典解釋
漢學 hàn xué ㄏㄢˋ ㄒㄩㄝˊ漢代學者研究經書,注重考據,故后世稱樸學、考據之學、訓詁之學為「漢學」。與宋代義理之學「宋學」相對稱。
外國人稱有關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學問為「漢學」。
漢學
漢學:外國學者研究中國的學問漢學:清初考據學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即使你一字不漏地掌握了馬克思的全部文本,而且以漢學家訓詁考據的精神去皓首窮經,你也未必就百分之百地回到了馬克思。
他開始重新惡補中國知識,以一位漢學家的身份來到陪都重慶出任英國駐華使館的科學參贊。
讀過世界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東方學院費正清教授之妻寫的從誡先生父母的故事,很為之感動。
姚鼐的學術轉向及其后來與漢學派的復雜糾葛,對其建立桐城派產生了深刻影響。
此后他重新深造成為一位漢學家,并且作為英國駐華使館科學參贊在重慶謀得一份工作.
他的比較詩學理論體系在西方漢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對中國文藝理論走向國際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鑒意義。
武億是乾嘉時期中州漢學的重要人物,在經學、金石學、方志學等領域造詣極高.
其間穿插著法籍漢學家足球迷詹尼與周天的愛情描寫,殊為感人心魄。
乾嘉年間的漢學派、史學派、桐城派、駢文派之爭,其焦點所在,是確立文章正宗。
他的文論也由早期純粹的漢學之論轉變為以“立誠”、“有用”為宗旨,體現出漢宋調和的特色,而區別于同時代的古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