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讀音 漢武帝的意思
(前156-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繼位。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又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曾命衛青、霍去病率軍進擊匈奴,獲大勝。
- 漢
- 武
- 帝
“漢武帝”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àn wǔ dì]
- 漢字注音:
- ㄏㄢˋ ㄨˇ ㄉㄧˋ
- 簡繁字形:
- 漢武帝
- 是否常用:
- 否
“漢武帝”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前156-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繼位。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又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曾命衛青、霍去病率軍進擊匈奴,獲大勝。辭典解釋
漢武帝 hàn wǔ dì ㄏㄢˋ ㄨˇ ㄉㄧˋ 帝號。指漢代第六位皇帝劉徹。參見「劉徹」條。
網絡解釋
“漢武帝”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帝】:1.宗教徒或神話中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上帝。天帝。玉皇大帝。2.君主;皇帝:稱帝。三皇五帝。3.指帝國主義:反帝斗爭。4.姓。
“漢武帝”的相關詞語
“漢武帝”造句
"高處不勝寒",年輕時驕傲的漢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蠱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擊潰。
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意見時,司馬遷直抒己見,認為李陵轉戰千里,英勇奮戰,實在是因為敵強我弱,后無援兵,不得已才暫時降敵,相信他會尋找機會再立一份與其失敗相當的功勞來報效朝廷。
如何從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評諭其功過呢?可以從其生前的功與過兩方面入手,通過客觀的分析,得出客觀的評價,讓我們真實的了解這位君主。
漢文帝的仁德與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想長生不老,于是派人到處找什么靈丹妙藥,結果一事無成。
漢武帝時極盛的公羊學在漢末發生了章句化、神學化等異化現象,這是它衰落的內在原因。
漢武帝以后采用夏歷,故正月又有“夏正”之稱.
漢武帝以后,漢王朝對匈奴實行了較為寬松的“羈縻”政策,漢匈雙方雖有君臣名分,實為兄弟之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不僅創建太學,而且也確立了漢代的選舉制度。
漢武帝時期為了籌措巨額對外戰爭經費,實行大規模的官營工商業政策。
* 漢武帝的讀音是:hàn wǔ dì,漢武帝的意思: (前156-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繼位。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又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曾命衛青、霍去病率軍進擊匈奴,獲大勝。
基本解釋
(前156-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繼位。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又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曾命衛青、霍去病率軍進擊匈奴,獲大勝。辭典解釋
漢武帝 hàn wǔ dì ㄏㄢˋ ㄨˇ ㄉㄧˋ帝號。指漢代第六位皇帝劉徹。參見「劉徹」條。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帝】:1.宗教徒或神話中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上帝。天帝。玉皇大帝。2.君主;皇帝:稱帝。三皇五帝。3.指帝國主義:反帝斗爭。4.姓。
"高處不勝寒",年輕時驕傲的漢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蠱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擊潰。
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意見時,司馬遷直抒己見,認為李陵轉戰千里,英勇奮戰,實在是因為敵強我弱,后無援兵,不得已才暫時降敵,相信他會尋找機會再立一份與其失敗相當的功勞來報效朝廷。
如何從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評諭其功過呢?可以從其生前的功與過兩方面入手,通過客觀的分析,得出客觀的評價,讓我們真實的了解這位君主。
漢文帝的仁德與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想長生不老,于是派人到處找什么靈丹妙藥,結果一事無成。
漢武帝時極盛的公羊學在漢末發生了章句化、神學化等異化現象,這是它衰落的內在原因。
漢武帝以后采用夏歷,故正月又有“夏正”之稱.
漢武帝以后,漢王朝對匈奴實行了較為寬松的“羈縻”政策,漢匈雙方雖有君臣名分,實為兄弟之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不僅創建太學,而且也確立了漢代的選舉制度。
漢武帝時期為了籌措巨額對外戰爭經費,實行大規模的官營工商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