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宋體的讀音 沈宋體的意思
沈宋體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他們所創作的五七言近體詩標志著五七言律體已趨于定型。所謂“沈宋體”,在當時是指經沈宋詩為規范的、內容多為奉和應制、侍從游宴而形式上對仗工整、平仄諧調、詞采精麗的五七言律詩。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七律)等等。
- 沈
- 宋
- 體
“沈宋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ěn sòng tǐ]
- 漢字注音:
- ㄕㄣˇ ㄙㄨㄙˋ ㄊㄧˇ
- 簡繁字形:
- 沈宋體
- 是否常用:
- 否
“沈宋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唐·沈佺期、宋之問所作的詩體。詩自漢季以迄六朝,格調屢變,沈約、庾信音韻婉諧,屬對精密;至佺期、之問益以靡麗,學者宗之,稱為沈·宋體。
網絡解釋
沈宋體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他們所創作的五七言近體詩標志著五七言律體已趨于定型。所謂“沈宋體”,在當時是指經沈宋詩為規范的、內容多為奉和應制、侍從游宴而形式上對仗工整、平仄諧調、詞采精麗的五七言律詩。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七律)等等。
“沈宋體”的單字解釋
【沈】:[shěn]1.遼寧沈陽的簡稱。2.汁:墨沈未干。[chén]同“沉”。現在通常寫作沉。
【宋】: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為齊所滅。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劉裕滅東晉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宋,史稱劉宋。為南齊所滅。2.(960—1279)趙匡胤滅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國號宋,史稱北宋。1127年4月為金所滅。5月趙構重建政權,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1279年為元所滅。北宋、南宋合稱兩宋。3.響度單位。一毫宋約相當于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響度。舊寫作??。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沈宋體”的相關詞語
* 沈宋體的讀音是:shěn sòng tǐ,沈宋體的意思:沈宋體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他們所創作的五七言近體詩標志著五七言律體已趨于定型。所謂“沈宋體”,在當時是指經沈宋詩為規范的、內容多為奉和應制、侍從游宴而形式上對仗工整、平仄諧調、詞采精麗的五七言律詩。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七律)等等。
基本解釋
指唐·沈佺期、宋之問所作的詩體。詩自漢季以迄六朝,格調屢變,沈約、庾信音韻婉諧,屬對精密;至佺期、之問益以靡麗,學者宗之,稱為沈·宋體。沈宋體
“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他們所創作的五七言近體詩標志著五七言律體已趨于定型。所謂“沈宋體”,在當時是指經沈宋詩為規范的、內容多為奉和應制、侍從游宴而形式上對仗工整、平仄諧調、詞采精麗的五七言律詩。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應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七律)等等。【沈】:[shěn]1.遼寧沈陽的簡稱。2.汁:墨沈未干。[chén]同“沉”。現在通常寫作沉。
【宋】: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為齊所滅。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劉裕滅東晉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宋,史稱劉宋。為南齊所滅。2.(960—1279)趙匡胤滅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國號宋,史稱北宋。1127年4月為金所滅。5月趙構重建政權,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1279年為元所滅。北宋、南宋合稱兩宋。3.響度單位。一毫宋約相當于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響度。舊寫作??。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