泚怎么讀 泚的意思

漢字 | 泚 |
---|---|
讀音 |
|
注音 | ㄘˇ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CDA |
其它編碼 | 五筆:ihxn 倉頡:eymp 鄭碼:virr 四角:32110 |
筆順編碼 | 441212135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丨一丨一ノフ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豎 橫 豎 提 撇 豎彎鉤 |
泚字的意思
1.鮮明。
2.蘸;浸濕:泚筆為文(用筆蘸著墨寫文章)。
泚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泚
cǐ ㄘˇ
清,鮮明。出汗。用筆蘸墨:泚筆作書。其它字義
● 泚
zǐ ㄗˇ
◎ 泚水,古水名,在長沙
英語
clear; bright and brilliant; swea
德語 klar, frei
法語 clair,lumineux et brillant
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泚 cǐ
〈形〉
(1) (形聲。從水,此聲。本義:清澈的樣子)
(2) 同本義 [limpid]。
泚,清也。——《說文》
(3) 又如:清泚(清澈)
(4) 通“玼”。鮮明的樣子 [bright]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詩·邶風·新臺》
術假金洞光,景逾瑤臺泚。——宋· 趙汝談《翠蛟亭和鞏栗齋韻》
詞性變化
◎ 泚 cǐ
〈動〉
(1) 冒汗 [sweat]
其顙有顙。——《孟子》
(2) 又如:泚泚(汗出貌);泚頰(汗流臉頰);泚顏(猶汗顏)
(3) 用筆蘸墨 [dip in ink]。如:泚筆(以筆沾墨)
泚字的辭典解釋
水清澈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泚,清也。」《廣韻·上聲·薺韻》:「泚,水清也。」
流汗的樣子。《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視。」漢·趙岐·注:「泚,汗出泚泚然也。」
鮮明的樣子。《詩經·邶風·新臺》:「新臺有泚,河水彌彌。」漢·毛亨·傳:「泚,鮮明貌。」
動沾濡、漬染。《新唐書·卷一○二·岑文本傳》:「或叢令業遽,敕吏六七人泚筆待,分口占授,成無遺意。」《聊齋志異·卷五·郭生》:「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
康熙字典解釋
泚【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音玼。水淸也。
又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此。義同。
又《集韻》蔣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經》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又《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泚【卷十一】【水部】
清也。從水此聲。千禮切
說文解字注
(泚)淸也。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爲玼也。從水。此聲。千禮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