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機構的讀音 派出機構的意思
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管轄的某一區域內設立的管理具體事務的代表機構。主要包括:(1)行政公署。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2)街道辦事處,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3)區公所。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4)各業務部門的派出機構,如審計署的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工商所,公安派出所等。派出機構大多因管理需要而設,除地方組織法中對行政公署和街道辦事處的設置有簡單規定外,其他派出機構的設置尚無法律明文規定。派出機構直接向委派機關負責,代表委派機關對外活動,其管轄事務及職權由委派機構決定,但在極少的情況下,派出機構的職權來自于法律的規定。(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在行政法上屬于派出機關,具有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
- 派
- 出
- 機
- 構
“派出機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ài chū jī gòu]
- 漢字注音:
- ㄆㄞˋ ㄔㄨ ㄐㄧ ㄍㄡˋ
- 簡繁字形:
- 派出機構
- 是否常用:
- 是
“派出機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派出機構 páichū jīgòu
[agency] 某一單位、團體或政府部門派往外國、外地的工作機構
網絡解釋
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管轄的某一區域內設立的管理具體事務的代表機構。主要包括:(1)行政公署。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2)街道辦事處,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3)區公所。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4)各業務部門的派出機構,如審計署的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工商所,公安派出所等。派出機構大多因管理需要而設,除地方組織法中對行政公署和街道辦事處的設置有簡單規定外,其他派出機構的設置尚無法律明文規定。派出機構直接向委派機關負責,代表委派機關對外活動,其管轄事務及職權由委派機構決定,但在極少的情況下,派出機構的職權來自于法律的規定。(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在行政法上屬于派出機關,具有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
“派出機構”的單字解釋
【派】:1.指立場、見解或作風、習氣相同的一些人:黨派。學派。宗派。樂觀派。2.作風或風度:氣派。派頭。3.有派頭兒;有風度:小王穿上這身衣服真夠派的。4.a)用于派別:兩派學者對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b)用于景色、氣象、聲音、語言等(前面用“一”字):好一派北國風光。一派新氣象。一派胡言。5.江河的支流,泛指分支。6.分配;派遣;委派;安排:分派。調(diào)派。派人送去。派用場。7.攤派:派糧派款。8.指摘(別人過失):派不是。9.一種帶餡兒的西式點心:蘋果派。巧克力派。[英pie]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機】:1.機器:縫紉機。打字機。插秧機。拖拉機。2.飛機:客機。運輸機。機場。機群。3.事情變化的樞紐;有重要關系的環節:事機。生機。轉機。4.機會;時機:乘機。隨機應變。機不可失。5.生活機能:有機體。無機化學。6.重要的事務:日理萬機。7.心思;念頭:動機。心機。殺機。8.能迅速適應事物的變化的;靈活:機智。機警。9.姓。
【構】:1.構造;組合:構圖。構詞。2.結成(用于抽象事物):虛構。構怨。3.指文藝作品:佳構。4.姓。5.構樹,落葉喬木,葉子卵形,葉子和莖上有硬毛,花淡綠色,雌雄異株。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也叫楮或榖。
“派出機構”的相關詞語
“派出機構”造句
適用備案制的高級管理人員在任命時應同時報所在地派出機構備案。
人民法庭是我國基層人民法院依法設置的派出機構,較多地存在于中國農村,并且數量巨大。
在審查過程中,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應將驗收結果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一條中國保監會授權或者委托派出機構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延長行政許可的法定期限。
各地方法人機構將落實情況報銀監會當地派出機構.
該公司在非洲各地設有派出機構.
負責機關和派出機構及有關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條中國保監會可以制定規章,授權派出機構實施行政許可.
派出機構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初步審查,將初審意見和申請材料提交中國保監會。
符合法定條件的,中國保監會或者派出機構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
* 派出機構的讀音是:pài chū jī gòu,派出機構的意思: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管轄的某一區域內設立的管理具體事務的代表機構。主要包括:(1)行政公署。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2)街道辦事處,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3)區公所。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4)各業務部門的派出機構,如審計署的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工商所,公安派出所等。派出機構大多因管理需要而設,除地方組織法中對行政公署和街道辦事處的設置有簡單規定外,其他派出機構的設置尚無法律明文規定。派出機構直接向委派機關負責,代表委派機關對外活動,其管轄事務及職權由委派機構決定,但在極少的情況下,派出機構的職權來自于法律的規定。(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在行政法上屬于派出機關,具有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
基本解釋
派出機構 páichū jīgòu
[agency] 某一單位、團體或政府部門派往外國、外地的工作機構
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管轄的某一區域內設立的管理具體事務的代表機構。主要包括:(1)行政公署。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2)街道辦事處,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3)區公所。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4)各業務部門的派出機構,如審計署的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工商所,公安派出所等。派出機構大多因管理需要而設,除地方組織法中對行政公署和街道辦事處的設置有簡單規定外,其他派出機構的設置尚無法律明文規定。派出機構直接向委派機關負責,代表委派機關對外活動,其管轄事務及職權由委派機構決定,但在極少的情況下,派出機構的職權來自于法律的規定。(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在行政法上屬于派出機關,具有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
【派】:1.指立場、見解或作風、習氣相同的一些人:黨派。學派。宗派。樂觀派。2.作風或風度:氣派。派頭。3.有派頭兒;有風度:小王穿上這身衣服真夠派的。4.a)用于派別:兩派學者對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b)用于景色、氣象、聲音、語言等(前面用“一”字):好一派北國風光。一派新氣象。一派胡言。5.江河的支流,泛指分支。6.分配;派遣;委派;安排:分派。調(diào)派。派人送去。派用場。7.攤派:派糧派款。8.指摘(別人過失):派不是。9.一種帶餡兒的西式點心:蘋果派。巧克力派。[英pie]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機】:1.機器:縫紉機。打字機。插秧機。拖拉機。2.飛機:客機。運輸機。機場。機群。3.事情變化的樞紐;有重要關系的環節:事機。生機。轉機。4.機會;時機:乘機。隨機應變。機不可失。5.生活機能:有機體。無機化學。6.重要的事務:日理萬機。7.心思;念頭:動機。心機。殺機。8.能迅速適應事物的變化的;靈活:機智。機警。9.姓。
【構】:1.構造;組合:構圖。構詞。2.結成(用于抽象事物):虛構。構怨。3.指文藝作品:佳構。4.姓。5.構樹,落葉喬木,葉子卵形,葉子和莖上有硬毛,花淡綠色,雌雄異株。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也叫楮或榖。
適用備案制的高級管理人員在任命時應同時報所在地派出機構備案。
人民法庭是我國基層人民法院依法設置的派出機構,較多地存在于中國農村,并且數量巨大。
在審查過程中,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應將驗收結果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一條中國保監會授權或者委托派出機構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延長行政許可的法定期限。
各地方法人機構將落實情況報銀監會當地派出機構.
該公司在非洲各地設有派出機構.
負責機關和派出機構及有關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條中國保監會可以制定規章,授權派出機構實施行政許可.
派出機構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初步審查,將初審意見和申請材料提交中國保監會。
符合法定條件的,中國保監會或者派出機構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