洿怎么讀 洿的意思

漢字 | 洿 |
---|---|
讀音 |
|
注音 | ㄨ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戽 汙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D3F |
其它編碼 | 五筆:idfn 倉頡:ekms 鄭碼:vgbz 四角:34127 |
筆順編碼 | 441134115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一ノ丶一一フ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橫 撇 捺 橫 橫 豎折折鉤 |
洿字的意思
1.污穢;污染。
2.水停聚的地方。
洿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洿
wū ㄨˉ
不流動的濁水:“決洿而注之江。”洼地;池塘:“曲臺宣榭,咸變洿萊。”凹陷:“所居宅洿下。”挖掘:“洿其宮而豬(潴)焉。”涂染:“必以其血洿其衣。”古同“污”:“洗洿泥者以水。”英語 stagnant water; impure, filthy
德語 stehendes Wasser
法語 creuser (un bassin)?,eau stagnante
洿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洿 wū
〈動〉
(1) (形聲。從水,夸聲。夸,于聲。本義:水不流)
(2) 同本義 [stagnate]
洿,濁水不流也。——《說文》
數罟不入洿池。——《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洿池(水塘);洿瀆(小水溝)
(4) 挖掘 [dig]
殺其人,壞其寶;洿其宮而豬焉。——《禮記·檀弓》
(5) 又如:洿宮(掘毀的宅第)
(6) 衰落 [decline]
俯投跡而世洿,仰洿志而道隆。——晉· 陸云《九憫》
(7) 沾染;涂染 [contaminate]
又以墨洿色其周垣。——《漢書·王莽傳》
(8) 又如:洿染(污染,傳染)
(9) 污辱;沾污 [humiliate]。如:洿慢(沾污褻瀆);洿恥(恥辱);洿辱(恥辱;污辱)
詞性變化
◎ 洿 wū
〈名〉
池塘,低洼地 [pool;pond;low-lying land]
三代(夏商周)隘辟,厥(其)深洿沮也。—— 王充《論衡》
◎ 洿 wū
〈形〉
(1) 低下;低洼 [low]
九州安錯,川谷何洿。——《楚辭·天問》
(2) 又如:洿隆(地勢高低);洿下(低下);洿邪(地勢低下);洿沮(低洼濕地);洿隆(高低);洿澤(沼澤)
(3) 污穢,不廉潔 [dirty]
治舊洿。——《左傳·文公六年》
(4) 又如:洿行(惡劣下流的品行);洿泥(污泥);洿濁(污濁,骯臟);洿濘(污泥);洿穢(污穢);洿涂(污泥);洿沫(淚流滿面)
洿字的辭典解釋
停積的水池、濁水池。《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唐·劉禹錫〈復荊門縣記〉:「昔飲于洿,夏溷冬枯;自公感通,觱沸生兮。」
動掘地成池。《禮記·檀弓下》:「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豬焉。」
涂抹。《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曰:『毋使民復思也。』以墨洿色其周垣。」《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形卑污、不廉潔的。《漢書·卷九七·孝成許皇后傳》:「洿穢不修,曠職尸官。」
康熙字典解釋
洿【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烏。《說文》水濁不流也。一曰窊下。《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又掘洿之也。《禮·檀弓》洿其宮而豬焉。
又《唐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水深謂之洿。
又穢也。《左傳·文六年》趙盾爲政,治舊洿。
又漫也。《成公綏·嘯賦》大而不洿。
又洿染也。《前漢·王莽傳》以墨洿色其周垣。
又《集韻》荒故切,謼去聲。抒水也。
又《韻補》葉古禾切,音科。《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余根淺且洿。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
又葉胡故切,音互。《楚辭·天問》九州安錯,州谷何洿。《正字通》污洼溛窪??通。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洿【卷十一】【水部】
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從水夸聲。哀都切
說文解字注
(洿)濁水不流也。服?注左傳云。水不流謂之汙。按汙卽洿之假借字。孟子梁惠王作洿。滕文公作汙。玄應引說文濁水不流池也。引字林濁水不流曰洿。宜有池爲長。一曰窊下也。窊本作窳。今改。從水。夸聲。哀都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