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聲切響的讀音 浮聲切響的意思
【解釋】浮聲:平聲;切響:仄聲。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生,則后須切響。”
- 浮
- 聲
- 切
- 響
“浮聲切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ú shēng qiè xiǎng]
- 漢字注音:
-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 ˋ ㄒㄧㄤˇ
- 簡繁字形:
- 浮聲切響
- 是否常用:
- 否
“浮聲切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 辭典解釋
浮聲切響 fú shēng qiè xiǎng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ˋ ㄒㄧㄤˇ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
《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
網絡解釋
【解釋】浮聲:平聲;切響:仄聲。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
【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生,則后須切響。”
“浮聲切響”的單字解釋
【浮】:1.停留在液體表面上(跟“沉”相對):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臉上浮著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氣浮到對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動的:浮財。5.暫時的:浮記。浮支。6.輕浮;浮躁:他人太浮,辦事不踏實。7.空虛;不切實:浮名。浮夸。8.超過;多余:人浮于事。浮額。9.姓。
【聲】:同“聲”。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絲兒。切斷敵軍退路。2.直線與圓、直線與球、圓與圓、平面與球或球與球只有一個交點時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題。說話不切實際。2.貼近;親近:切身。親切。3.急切;殷切:迫切。懇切。回國心切。4.切實;務必:切記。切忌。切不可驕傲。5.用在反切后頭,表示前兩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見〖反切〗。6.姓。
【響】:同“響”。
“浮聲切響”的相關詞語
* 浮聲切響的讀音是:fú shēng qiè xiǎng,浮聲切響的意思:【解釋】浮聲:平聲;切響:仄聲。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生,則后須切響。”
基本解釋
指音韻的輕﹑重聲。一說浮聲即平聲,切響即仄聲。辭典解釋
浮聲切響 fú shēng qiè xiǎng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ˋ ㄒㄧㄤˇ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
《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
【解釋】浮聲:平聲;切響:仄聲。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
【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生,則后須切響。”
【浮】:1.停留在液體表面上(跟“沉”相對):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臉上浮著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氣浮到對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動的:浮財。5.暫時的:浮記。浮支。6.輕浮;浮躁:他人太浮,辦事不踏實。7.空虛;不切實:浮名。浮夸。8.超過;多余:人浮于事。浮額。9.姓。
【聲】:同“聲”。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絲兒。切斷敵軍退路。2.直線與圓、直線與球、圓與圓、平面與球或球與球只有一個交點時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題。說話不切實際。2.貼近;親近:切身。親切。3.急切;殷切:迫切。懇切。回國心切。4.切實;務必:切記。切忌。切不可驕傲。5.用在反切后頭,表示前兩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見〖反切〗。6.姓。
【響】:同“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