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聲怎么讀 聲的意思

    “聲”字共有1個讀音: [shēng]  
    聲
    漢字
    讀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部首 [耳]  耳字旁
    筆畫 總筆畫:17 部外:11
    異體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簡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072
    其它編碼 五筆:fnmb|fnwb 倉頡:gesj 鄭碼:bxqc 四角:47401
    筆順編碼 12152133554122111
    筆順筆畫 一丨一フ丨一ノノフフ丶一丨丨一一一
    筆順名稱 橫 豎 橫 橫折 豎 橫 撇 撇 橫折折/橫折彎 橫撇/橫鉤 捺 橫 豎 豎 橫 橫 橫

    聲字的意思

    同“”。

    聲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hēng ㄕㄥˉ

     ◎ 同“”。

    英語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德語 Ton, Stimme (Mus)?,Laut

    法語 son,bruit,voix,ton

    聲字的詳細解釋

    聲字的辭典解釋

    聲ㄕㄥshēng 名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雷聲」。

    音樂。如:「聲色之美」。《禮記·樂記》:「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漢·鄭玄·注:「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亦猶見也。」

    言語。《史記·卷八○·樂毅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名譽。如:「政聲」、「名聲大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

    音信、音訊。《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量詞。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參見「聲母 」條。

    聲調,漢字字音的高低長短。如中古音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

    宣布、張揚。《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

    康熙字典解釋

    聲【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葉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聲【卷十二】【耳部】

    音也。從耳殸聲。殸,籒文磬。書盈切

    說文解字注

    (聲)音也。音下曰。聲也。二篆爲轉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曰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記曰。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從耳。殸聲。書盈切。十一部。殸、籒文磬。見石部。

    聲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聲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