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貍鼠的讀音 海貍鼠的意思
海貍鼠 海貍鼠(學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貍鼠。分布于南美洲。體型大,短粗,體長43~65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長。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閉。棲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獸,肉可食,現在已世界性廣泛飼養,部分地區逃役者成為入侵物種。原產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 海
- 貍
- 鼠
“海貍鼠”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ǎi lí shǔ]
- 漢字注音:
- ㄏㄞˇ ㄌㄧˊ ㄕㄨ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海貍鼠”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海貍鼠 hǎi lí shǔ ㄏㄞˇ ㄌㄧˊ ㄕㄨˇ 動物名。哺乳動物。形似水獺,毛色灰褐。生活于水邊,善游泳,以植物的莖葉為食。
網絡解釋
海貍鼠
海貍鼠(學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貍鼠。分布于南美洲。體型大,短粗,體長43~65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長。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閉。棲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獸,肉可食,現在已世界性廣泛飼養,部分地區逃役者成為入侵物種。原產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海貍鼠”的單字解釋
【海】:1.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海棗。5.極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無目標地:海罵。她丟了支筆,海找。7.毫無節制地:海吃海喝。8.姓。
【貍】:貍子,即“豹貓”
【鼠】:哺乳動物,種類很多,一般身體小,尾巴長,門齒很發達,沒有犬齒,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強,有的能傳播鼠疫。通稱老鼠,有的地區叫耗子。
“海貍鼠”的相關詞語
* 海貍鼠的讀音是:hǎi lí shǔ,海貍鼠的意思:海貍鼠 海貍鼠(學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貍鼠。分布于南美洲。體型大,短粗,體長43~65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長。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閉。棲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獸,肉可食,現在已世界性廣泛飼養,部分地區逃役者成為入侵物種。原產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辭典解釋
海貍鼠 hǎi lí shǔ ㄏㄞˇ ㄌㄧˊ ㄕㄨˇ動物名。哺乳動物。形似水獺,毛色灰褐。生活于水邊,善游泳,以植物的莖葉為食。
海貍鼠
海貍鼠(學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貍鼠。分布于南美洲。體型大,短粗,體長43~65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長。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閉。棲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獸,肉可食,現在已世界性廣泛飼養,部分地區逃役者成為入侵物種。原產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海】:1.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海棗。5.極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無目標地:海罵。她丟了支筆,海找。7.毫無節制地:海吃海喝。8.姓。
【貍】:貍子,即“豹貓”
【鼠】:哺乳動物,種類很多,一般身體小,尾巴長,門齒很發達,沒有犬齒,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強,有的能傳播鼠疫。通稱老鼠,有的地區叫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