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樂的讀音 清商樂的意思
清商樂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并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后,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 清
- 商
- 樂
“清商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īng shāng lè]
- 漢字注音:
- ㄑㄧㄥ ㄕㄤ ㄌㄜˋ
- 簡繁字形:
- 清商樂
- 是否常用:
- 否
“清商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漢族的民間音樂,如漢相和歌。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的歌曲,因稱清商三調。辭典解釋
清商樂 qīng shāng yuè ㄑㄧㄥ ㄕㄤ ㄩㄝˋ 樂曲名。本漢魏以來中原舊調,因晉室播遷,流于江左。后魏南征,收采其聲及江南吳歌西曲等,總稱為「清商樂」。亦稱為〈清商〉、〈清樂〉。
網絡解釋
清商樂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并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后,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清商樂”的單字解釋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商】:1.商量:協商。2.商業:經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結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約前1600—前1046)。湯滅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國號商。以后多次遷都,至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故商朝又稱殷朝,也稱殷商。傳到紂,為周所滅。6.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2”。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清商樂”的相關詞語
* 清商樂的讀音是:qīng shāng lè,清商樂的意思:清商樂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并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后,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基本解釋
古代漢族的民間音樂,如漢相和歌。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的歌曲,因稱清商三調。辭典解釋
清商樂 qīng shāng yuè ㄑㄧㄥ ㄕㄤ ㄩㄝˋ樂曲名。本漢魏以來中原舊調,因晉室播遷,流于江左。后魏南征,收采其聲及江南吳歌西曲等,總稱為「清商樂」。亦稱為〈清商〉、〈清樂〉。
清商樂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并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后,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商】:1.商量:協商。2.商業:經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結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約前1600—前1046)。湯滅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國號商。以后多次遷都,至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故商朝又稱殷朝,也稱殷商。傳到紂,為周所滅。6.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2”。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