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鞞鼓的讀音 漁陽鞞鼓的意思
【解釋】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漁
- 陽
- 鞞
- 鼓
“漁陽鞞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ǔ yáng pí gǔ]
- 漢字注音:
- ㄩˊ ㄧㄤˊ ㄅㄧˇ ㄍㄨˇ
- 簡繁字形:
- 漁陽鞞鼓
- 是否常用:
- 否
“漁陽鞞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漁陽鼙鼓"。 辭典解釋
漁陽鞞鼓 yú yáng bǐng gǔ ㄩˊ ㄧㄤˊ ㄅㄧㄥˇ ㄍㄨˇ 漁陽,地名,在今天津薊縣。鞞鼓,軍隊用的小鼓。漁陽鞞鼓本指唐安祿山自漁陽興兵作亂。后泛指兵災禍亂。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漁陽鼙鼓」。
網絡解釋
【解釋】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漁陽鞞鼓”的單字解釋
【漁】:1.捕魚:“竭澤而漁”。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2.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元史?卷一七三?崔斌傳》:“既至,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悉釐正之。”3.與捕魚有關的:“漁業”、“漁翁”、“漁船”。4.姓。如宋代有漁陽鴻。
【陽】:同“陽”。
【鞞】:[pí]古同“鼙”,鼓名:“召令習鼓鞞。”[bǐng]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維玉及瑤,鞞琫容刀。”[bì]古同“韠”,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bēi]〔牛鞞〕古縣名。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
“漁陽鞞鼓”的相關詞語
* 漁陽鞞鼓的讀音是:yǔ yáng pí gǔ,漁陽鞞鼓的意思:【解釋】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基本解釋
見"漁陽鼙鼓"。辭典解釋
漁陽鞞鼓 yú yáng bǐng gǔ ㄩˊ ㄧㄤˊ ㄅㄧㄥˇ ㄍㄨˇ漁陽,地名,在今天津薊縣。鞞鼓,軍隊用的小鼓。漁陽鞞鼓本指唐安祿山自漁陽興兵作亂。后泛指兵災禍亂。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漁陽鼙鼓」。
【解釋】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漁】:1.捕魚:“竭澤而漁”。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2.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元史?卷一七三?崔斌傳》:“既至,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悉釐正之。”3.與捕魚有關的:“漁業”、“漁翁”、“漁船”。4.姓。如宋代有漁陽鴻。
【陽】:同“陽”。
【鞞】:[pí]古同“鼙”,鼓名:“召令習鼓鞞。”[bǐng]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維玉及瑤,鞞琫容刀。”[bì]古同“韠”,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bēi]〔牛鞞〕古縣名。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