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潏怎么讀 潏的意思

    “潏”字共有1個讀音: [yù]  
    潏
    漢字
    讀音 [yù]
    注音 ㄩˋ
    部首 [氵]  三點水
    筆畫 總筆畫:15 部外:12
    異體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F4F
    其它編碼 五筆:icbk|icnk 倉頡:enhb 鄭碼:vxml 四角:37127
    筆順編碼 441545232534251
    筆順筆畫 丶丶一フ丶フ丨ノ丨フノ丶丨フ一
    筆順名稱 點 點 提 橫撇/橫鉤 點 橫撇/橫鉤 豎鉤 撇 豎 橫折鉤 撇 點 豎 橫折 橫

    潏字的意思

    水涌出的樣子。

    潏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yù ㄩˋ

     ◎ 水涌出:潏潏。潏湟(水疾流)。

    英語 fareshare reclaimed from river

    法語 bouillonner

    潏字的詳細解釋

    潏字的辭典解釋

    潏ㄐㄩㄝˊjué動

    水泉涌出。《說文解字·水部》:「潏,涌出也。」唐·岑參〈石犀〉詩:「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

    在水中填成的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 坻,人所為為潏。」

    康熙字典解釋

    潏【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說文》涌出也。《木華·海賦》天綱浡潏。

    又水中坻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人所爲爲潏。

    又水名,在京兆。《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潏水,出杜陵。

    又《廣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義同。

    又《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水流貌。《張衡·南都賦》沒滑瀎潏。《註》亦音決。《集韻》或作泬。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潏【卷十一】【水部】

    涌出也。一曰水中坻,人所爲,爲潏。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從水矞聲。古穴切

    說文解字注

    (潏)涌出也。上林賦。潏潏淈淈。李善皆引說文證之。應劭、晉灼注上林賦云。潏、涌出聲也。江賦。潏湟淴泱。南都賦。??滑瀎潏。潛?洞出。一曰水中坻。人所爲爲潏。釋水曰。小沚曰坻。人所爲爲潏。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京兆尹杜陵、二志同。故城在今陜西西安府咸寧縣東南。潘岳關中記曰。涇渭霸滻豐鎬澇潏。上林賦所謂八川分流也。師古上林賦注曰。地理志鄠縣有潏水。北過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縣則無此水。許愼云。潏水在京兆杜陵。此卽今所謂沈水。從皇子陂北流。經昆明池入渭者也。葢爲字或從水旁穴。與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之乎。按水經注渭水、又東北逕渭城南。有沈水自南注之。亦謂是水謂潏水也。故呂忱曰潏水出杜陵縣。亦曰高都水。王氏五侯壞決高都是也。是則當酈時已名沈水。小顔推求其故。殆因潏之聲誤爲泬。泬之字誤爲沈。由俗人不識泬字。遂名之沈水。沿譌積習。往往如此。小顔之說善矣。而戴先生挍水經注乃盡改沈水爲泬水。則又無以證古今之異名同實。且使小顔之前固作泬水。則小顔何不顯證之而作疑辭乎。一統志。今潏水在西安府長安縣南。源出南山。自咸寧縣界流入。又西北入渭水。○按酈注沈水。沈葢沇字之誤。李善注上林賦曰。潏水出杜陵。今名沇水。自南山黃子陂西北流經至昆明池入渭。司馬貞注上林語全同。亦作今名沇水。沇從允聲、余準切。潏矞聲、食聿切。二字相爲雙聲?韻。唐初呼沇水。字異而音實同耳。小顔與李善同時。其注漢書葢亦本作今所謂沇水。轉寫作沈字。由俗書沈字似沇也。惟小顔不知潏沇同聲。而指爲泬字之誤。是爲無稽之談。集韻。沇庾準切。水名。謂潏水也。若沇水東流爲泲。則讀以轉切矣。從水。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潏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潏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