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怎么讀 抄的意思

漢字 | 抄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ㄠ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4 |
異體字 | 劋 鈔 挱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284 |
其它編碼 | 五筆:ritt 倉頡:qfh 鄭碼:dkm 四角:59020 |
筆順編碼 | 1212343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丨ノ丶ノ |
筆順名稱 | 橫 豎鉤 提 豎 撇 點 撇 |
抄字的意思
1.謄寫:抄文件。抄稿子。
2.照著別人的作品、作業等寫下來當做自己的:抄襲。這文章是抄人家的。
3.搜查并沒收:查抄。家產被抄。
4.從側面或較近的小路過去:包抄。抄近道走。
5.兩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抄手。
6.抓取;拿:抄起一把鐵锨就走。
抄字的基本解釋
● 抄
chāo ㄔㄠˉ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mò)。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英語 copy, confiscate, seize
法語 copier,plagier,confisquer,emporter,prendre un raccourci,prendre à la main,croiser (les bras)?
抄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抄 chāo
〈動〉
(1) (形聲。從手,少聲。本義:叉取)
(2) 同本義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搶掠 [rob]。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奪(搶劫掠奪);抄掠(搜劫他人財物)
(4) 抄寫 [copy;transcribe]。
如:抄集(抄錄編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沒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館之報忽至。——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抄籍(抄沒并登記歸公);抄沒(查抄沒收)
(6) 從側面繞過去 [outflank]。
如:抄擊(繞道擊敵);抄近(走近路)
(7) 兩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
如:抄手;抄著腰(叉著腰)
(8) 順手牽羊拿走 [go off with]。
如:誰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9) 迅速拿起 [take up]。
如:抄起一把鍬就走了
詞性變化
◎ 抄 chāo
〈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抄字的辭典解釋
攻擊、掠取。如:「包抄」。《後漢書·卷三一·郭伋傳》:「時匈奴數抄郡界,邊境苦之。」
以匙或手拿取東西。唐·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詩:「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西遊記·第七四回》:「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
從側面或便捷的路過去。如:「抄捷徑」、「抄近路走」。
謄寫。如:「抄寫」。《水滸傳·第八五回》:「教把眾頭領的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襲用、沿用。如:「這件事的情況特殊,處理方法應當不同,豈能照抄!」
扣押、沒收。《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時做押司的,但犯罪責,輕則刺配遠惡軍州,重則抄扎家產結果了殘生性命。」《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迅速在沸水中白煮一下,隨即撈起。此法北方人稱為「抄」,廣東人稱為「烚」。
名古代的容積單位。十撮為一抄。後泛指少量、少許。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與你一抄碎金子,與你做酒錢。」
姓。如明代有抄思。
康熙字典解釋
抄【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與鈔同。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
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
又《增韻》謄寫也。《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
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
又《集韻》楚絞切,音炒。抄掠也。
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鈔去聲。亦略取也。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劋【卷四】【刀部】
絕也。從刀喿聲。《周書》曰:“天用劋絕其命。”子小切
說文解字注
(劋)絕也。夏書甘誓。天用劋絕其命。天寶巳前本如是。釋文曰劋子六反。玉篇子小反。馬本作剿。宋開寶巳前本如是。今玉篇劋子小切。絕也。剿同上。此顧希馮之舊也。自衞包改劋爲勦。以刀部訓絕之字。改爲力部訓勞之字。於是五經文字力部曰。勦見禮記。又見夏書。而刀部反無剿字。開寶中改釋文劋爲勦、剿爲巢。羣經音辨、集韻等皆云勦、絕也。重紕貤繆。莫能諟正。葢衞包當日改劋爲從刀之剿猶可說也。改爲從力之勦則不可說矣。王莽傳。郭欽封劋胡子。又詔曰。將遣大司空征伐劋絕之矣。此用夏書也。外戚傳。命樔絕而不長。此假借字也。說文水部?、讀若夏書天用勦絕。此必淺人以衞包本改之也。曲禮。毋剿說。字從刀、不從力。從刀。喿聲。子小切。二部。周書曰。周者夏之誤。天用劋絕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