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白馬角的讀音 烏白馬角的意思
【解釋】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示例】潔城洗志期暮年,~寧足言。 ◎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烏
- 白
- 馬
- 角
“烏白馬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ū bái mǎ jiǎo]
- 漢字注音:
- ㄨ ㄅㄞˊ ㄇㄚˇ ㄐㄧㄠˇ
- 簡繁字形:
- 烏白馬角
- 是否常用:
- 否
“烏白馬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烏頭白馬生角"的略語。 辭典解釋
烏白馬角 wū bái mǎ jiǎo ㄨ ㄅㄞˊ ㄇㄚˇ ㄐㄧㄠˇ 相傳戰國時,燕國太子丹在秦為人質,因秦王待之無禮而請求返國。秦王則以烏鴉頭變白,馬頭生角的條件刁難他。見《燕丹子.卷上》。后以烏白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實現的事。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詞〉四首之四:「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也作「烏白頭,馬生角」。
網絡解釋
【解釋】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示例】潔城洗志期暮年,~寧足言。 ◎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烏白馬角”的單字解釋
【烏】:1.“烏”的繁體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馬】:同“馬”。
【角】:[jiǎo]1.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犀角。2.形狀像角的;物體邊緣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數學上指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4.中國輔幣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時軍中吹的樂器:號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競賽:角斗。2.角色:名角兒。主角兒。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3”。
“烏白馬角”的相關詞語
* 烏白馬角的讀音是:wū bái mǎ jiǎo,烏白馬角的意思:【解釋】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示例】潔城洗志期暮年,~寧足言。 ◎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烏頭白馬生角"的略語。辭典解釋
烏白馬角 wū bái mǎ jiǎo ㄨ ㄅㄞˊ ㄇㄚˇ ㄐㄧㄠˇ相傳戰國時,燕國太子丹在秦為人質,因秦王待之無禮而請求返國。秦王則以烏鴉頭變白,馬頭生角的條件刁難他。見《燕丹子.卷上》。后以烏白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實現的事。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詞〉四首之四:「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也作「烏白頭,馬生角」。
【解釋】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
【示例】潔城洗志期暮年,~寧足言。 ◎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烏】:1.“烏”的繁體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馬】:同“馬”。
【角】:[jiǎo]1.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犀角。2.形狀像角的;物體邊緣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數學上指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4.中國輔幣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時軍中吹的樂器:號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競賽:角斗。2.角色:名角兒。主角兒。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