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頷虎鬚的讀音 燕頷虎鬚的意思
【解釋】形容相貌威武。【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示例】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 ◎《水滸傳》第七回
- 燕
- 頷
- 虎
- 鬚
“燕頷虎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àn hàn hǔ xū]
- 漢字注音:
- ㄧㄢˋ ㄏㄢˋ ㄏㄨˇ ㄒㄩ
- 簡繁字形:
- 燕頷虎須
- 是否常用:
- 否
“燕頷虎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形容相貌威武。亦作:燕頷虬須 辭典解釋
燕頷虎須 yàn hàn hǔ xū ㄧㄢˋ ㄏㄢˋ ㄏㄨˇ ㄒㄩ 形容人容貌生得威儀,有富貴之相。《水滸傳.第七回》:「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也作「燕頷虎頸」。
網絡解釋
【解釋】形容相貌威武。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示例】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 ◎《水滸傳》第七回
“燕頷虎鬚”的單字解釋
【燕】:[yàn]1.鳥類。體小,翅長,尾為剪刀狀。在中國春向北來,秋返南方。捕食昆蟲,是益鳥。2.安樂:燕安。3.古又同“飲宴”的“宴”。[yān]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2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為秦所滅。2.指河北北部。
【頷】:同“頷”。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鬚】:同“須”。
“燕頷虎鬚”的相關詞語
* 燕頷虎鬚的讀音是:yàn hàn hǔ xū,燕頷虎鬚的意思:【解釋】形容相貌威武。【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示例】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 ◎《水滸傳》第七回
基本解釋
形容相貌威武。亦作:燕頷虬須辭典解釋
燕頷虎須 yàn hàn hǔ xū ㄧㄢˋ ㄏㄢˋ ㄏㄨˇ ㄒㄩ形容人容貌生得威儀,有富貴之相。《水滸傳.第七回》:「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也作「燕頷虎頸」。
【解釋】形容相貌威武。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示例】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 ◎《水滸傳》第七回
【燕】:[yàn]1.鳥類。體小,翅長,尾為剪刀狀。在中國春向北來,秋返南方。捕食昆蟲,是益鳥。2.安樂:燕安。3.古又同“飲宴”的“宴”。[yān]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2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為秦所滅。2.指河北北部。
【頷】:同“頷”。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鬚】:同“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