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頷怎么讀 頷的意思

    “頷”字共有1個讀音: [hàn]  
    頷
    漢字
    讀音 [hàn]
    注音 ㄏㄢˋ
    部首 [頁]  頁字旁
    筆畫 總筆畫:16 部外:7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簡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837
    其它編碼 五筆:wynm 倉頡:ormbc 鄭碼:odjg 四角:81686
    筆順編碼 3445251132511134
    筆順筆畫 ノ丶丶フ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筆順名稱 撇 點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頷字的意思

    同“”。

    頷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hàn ㄏㄢˋ

     ◎ 同“”。

    英語 chin, jowl; give nod

    德語 Kinn (S)

    法語 menton,incliner la tête

    頷字的詳細解釋

    頷字的辭典解釋

    頷ㄏㄢˋhàn 名

    下巴。《后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微微點頭,表示招呼、應允或嘉許的意思。宋·蘇軾〈寄題清溪寺〉詩:「遺宮若有神,頷首然吾言。」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先府君每決大獄,母輒攜兒立席前,曰:『幸以此兒為念!』府君數頷之。」

    康熙字典解釋

    頷【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

    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頷【卷九】【頁部】

    面黃也。從頁含聲。胡感切

    說文解字注

    (頷)面黃也。離騷。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王注。顑頷、不飽皃。本部顑字下云。飯不飽面黃起行也。義得相足。今則頷訓爲頤。古今字之不同也。從??。含聲。胡感切。七部。李善注離騷音呼感反。

    頷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頷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