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的讀音 牧區的意思
牧區 牧區是指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它是相對于以種植業生產為主的農區、以林業生產為主的林區、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漁區而言的。是生產牲畜和役畜的飼育、生產基地。我國牧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邊緣地帶,多屬天然草原。牧區應突出草地農業的重要特征,充分發揮牧草業草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把種草與養畜、養地結合起來,把土地與家畜結合起來,增加草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豐產性,同時不斷地把生態系統向外延伸,漸趨復雜化、擴大化,使之更加富有彈性,建立起一個在生態上主要依靠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的草地生態系統。
- 牧
- 區
“牧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ù qū]
- 漢字注音:
- ㄇㄨˋ ㄑㄩ
- 簡繁字形:
- 牧區
- 是否常用:
- 否
“牧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牧區 mùqū
[pastoral area] 放牧的地區;以畜牧為主的地區
辭典解釋
牧區 mù qū ㄇㄨˋ ㄑㄩ 放牧或以畜牧為主的地區。
《新唐書.卷一三二.柳芳傳》:「會冕奏閩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馬,置牧區放東越,名萬安監。」
英語 grazing land, pasture
德語 Weidegebiet
法語 région pastorale, terres de paturage
網絡解釋
牧區
牧區是指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它是相對于以種植業生產為主的農區、以林業生產為主的林區、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漁區而言的。是生產牲畜和役畜的飼育、生產基地。我國牧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邊緣地帶,多屬天然草原。牧區應突出草地農業的重要特征,充分發揮牧草業草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把種草與養畜、養地結合起來,把土地與家畜結合起來,增加草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豐產性,同時不斷地把生態系統向外延伸,漸趨復雜化、擴大化,使之更加富有彈性,建立起一個在生態上主要依靠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的草地生態系統。
“牧區”的單字解釋
【牧】:1.放養牲口:牧羊。畜牧。2.古代官名:荊州牧。
【區】:[qū]1.隱匿。2.區域。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範疇。3.行政區劃單位:自治區、市轄區、縣轄區等。4.指區政府及其所在地。5.住宅。6.專指小屋。7.畦;畦田。8.區別;劃分。9.小,微小。10.量詞。白玉五雙謂之“區”。11.量詞。所;處。12.量詞。座;尊。13.同“驅”。[ōu]1.量器名。2.古代農民播種時所開的穴或溝謂之“區”。3.見“區脫”。4.姓。
“牧區”的相關詞語
* 牧區的讀音是:mù qū,牧區的意思:牧區 牧區是指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它是相對于以種植業生產為主的農區、以林業生產為主的林區、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漁區而言的。是生產牲畜和役畜的飼育、生產基地。我國牧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邊緣地帶,多屬天然草原。牧區應突出草地農業的重要特征,充分發揮牧草業草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把種草與養畜、養地結合起來,把土地與家畜結合起來,增加草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豐產性,同時不斷地把生態系統向外延伸,漸趨復雜化、擴大化,使之更加富有彈性,建立起一個在生態上主要依靠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的草地生態系統。
基本解釋
牧區 mùqū
[pastoral area] 放牧的地區;以畜牧為主的地區
辭典解釋
牧區 mù qū ㄇㄨˋ ㄑㄩ放牧或以畜牧為主的地區。
《新唐書.卷一三二.柳芳傳》:「會冕奏閩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馬,置牧區放東越,名萬安監。」
英語 grazing land, pasture
德語 Weidegebiet
法語 région pastorale, terres de paturage
牧區
牧區是指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它是相對于以種植業生產為主的農區、以林業生產為主的林區、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漁區而言的。是生產牲畜和役畜的飼育、生產基地。我國牧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邊緣地帶,多屬天然草原。牧區應突出草地農業的重要特征,充分發揮牧草業草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把種草與養畜、養地結合起來,把土地與家畜結合起來,增加草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豐產性,同時不斷地把生態系統向外延伸,漸趨復雜化、擴大化,使之更加富有彈性,建立起一個在生態上主要依靠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的草地生態系統。【牧】:1.放養牲口:牧羊。畜牧。2.古代官名:荊州牧。
【區】:[qū]1.隱匿。2.區域。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範疇。3.行政區劃單位:自治區、市轄區、縣轄區等。4.指區政府及其所在地。5.住宅。6.專指小屋。7.畦;畦田。8.區別;劃分。9.小,微小。10.量詞。白玉五雙謂之“區”。11.量詞。所;處。12.量詞。座;尊。13.同“驅”。[ōu]1.量器名。2.古代農民播種時所開的穴或溝謂之“區”。3.見“區脫”。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