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讀音 班固的意思
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于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后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概述圖班固畫像來源:中華英烈祠)
- 班
- 固
“班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n gù]
- 漢字注音:
- ㄅㄢ ㄍㄨ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班固”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學家。他繼承父業,續修《漢書》。又善于作賦,所寫《兩都賦》為漢賦名篇。公元89年,隨大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后竇憲專權被殺,他受牽連,死在獄中。《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續成。辭典解釋
班固 bān gù ㄅㄢ ㄍㄨˋ 人名。(西元32~92)?字孟堅,漢班彪子,明帝時為郎,曾與傅毅典校秘書,后續其父彪所著《漢書》,積二十余年乃成。為斷代史之祖。著有〈兩都賦〉、〈封燕然山銘〉等四十余篇作品,傳于后世。
英語 Ban Gu (32-92)?, Eastern Han dynasty historian, wrote the Dynastic History of Western Han 漢書|漢書
德語 Ban Gu (Eig, Pers, 32 - 92)?
法語 Ban Gu
網絡解釋
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于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后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概述圖班固畫像來源:中華英烈祠)
“班固”的單字解釋
【班】:1.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大班。作業班。進修班。2.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上班。晚班兒。值班。日夜三班。3.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隸屬于排。4.舊指戲班,也用于劇團的名稱:班規。搭班。三慶班。5.a)用于人群:這班姑娘真有干勁。b)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班車。班機。7.調回或調動(軍隊):班師。8.姓。
【固】:1.結實;牢固:穩固。加固。本固枝榮。2.堅硬:固體。凝固。3.堅決地;堅定地:固辭。固請。固守陣地。4.使堅固:固本。固防。5.鄙陋:固陋。6.同“痼”:固疾。固習。7.姓。8.本來;原來:固有。固當如此。固所愿也。9.固然:坐車固可,坐船亦無不可。
“班固”的相關詞語
“班固”造句
班固的說法雖然有張揚儒學的意思在內,但他也看到了先秦諸子思想對話與爭鳴發展的路徑,是由各執一端走向百川歸海。
塔西佗和班固都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史學遺產.
按照班固等人的記載,東漢洛陽城是充分借鑒了儒家都城營造思想建立起來的。
班固曾把經學研究這個特點視為“大患”。
班固是御用文人,他的創作可分為前、后兩期。
小說在文明之初曾經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但在班固等學者給小說下定義的時代,它已成為邊緣性的話語形態,地位低賤。
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編輯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編輯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新。
比較司馬遷、班固文學思想的同異頗有意義.
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后世亦稱“曹大家”。
村中有班妤山、班家古寨等遺跡,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名垂青史,為村子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 班固的讀音是:bān gù,班固的意思: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于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后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概述圖班固畫像來源:中華英烈祠)
基本解釋
(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學家。他繼承父業,續修《漢書》。又善于作賦,所寫《兩都賦》為漢賦名篇。公元89年,隨大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后竇憲專權被殺,他受牽連,死在獄中。《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續成。辭典解釋
班固 bān gù ㄅㄢ ㄍㄨˋ人名。(西元32~92)?字孟堅,漢班彪子,明帝時為郎,曾與傅毅典校秘書,后續其父彪所著《漢書》,積二十余年乃成。為斷代史之祖。著有〈兩都賦〉、〈封燕然山銘〉等四十余篇作品,傳于后世。
英語 Ban Gu (32-92)?, Eastern Han dynasty historian, wrote the Dynastic History of Western Han 漢書|漢書
德語 Ban Gu (Eig, Pers, 32 - 92)?
法語 Ban Gu
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于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后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概述圖班固畫像來源:中華英烈祠)
【班】:1.為了工作或學習等目的而編成的組織:大班。作業班。進修班。2.指一天之內的一段工作時間:上班。晚班兒。值班。日夜三班。3.軍隊編制的基層單位,隸屬于排。4.舊指戲班,也用于劇團的名稱:班規。搭班。三慶班。5.a)用于人群:這班姑娘真有干勁。b)用于定時開行的交通運輸工具:你搭下一班飛機走吧。公共汽車每隔四分鐘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時間開行的:班車。班機。7.調回或調動(軍隊):班師。8.姓。
【固】:1.結實;牢固:穩固。加固。本固枝榮。2.堅硬:固體。凝固。3.堅決地;堅定地:固辭。固請。固守陣地。4.使堅固:固本。固防。5.鄙陋:固陋。6.同“痼”:固疾。固習。7.姓。8.本來;原來:固有。固當如此。固所愿也。9.固然:坐車固可,坐船亦無不可。
班固的說法雖然有張揚儒學的意思在內,但他也看到了先秦諸子思想對話與爭鳴發展的路徑,是由各執一端走向百川歸海。
塔西佗和班固都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史學遺產.
按照班固等人的記載,東漢洛陽城是充分借鑒了儒家都城營造思想建立起來的。
班固曾把經學研究這個特點視為“大患”。
班固是御用文人,他的創作可分為前、后兩期。
小說在文明之初曾經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但在班固等學者給小說下定義的時代,它已成為邊緣性的話語形態,地位低賤。
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編輯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編輯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新。
比較司馬遷、班固文學思想的同異頗有意義.
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后世亦稱“曹大家”。
村中有班妤山、班家古寨等遺跡,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名垂青史,為村子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