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觀的讀音 生死觀的意思
生死觀 生死觀是指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中國古代,楊朱提出“貴己”、“重生”,主張以保全個人的生命為人生理想,認為死亡是“吾生”價值的喪失。莊子視“悅生而惡死”為人生的一大桎梏。認為要獲得人生“自由”,就必須超脫死生之變。提出“以死生為—條”,否定生與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終實現。
- 生
- 死
- 觀
“生死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ēng sǐ guān]
- 漢字注音:
- ㄕㄥ ㄙˇ ㄍㄨㄢ
- 簡繁字形:
- 生死觀
- 是否常用:
- 是
“生死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對生與死的看法。
網絡解釋
生死觀
生死觀是指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中國古代,楊朱提出“貴己”、“重生”,主張以保全個人的生命為人生理想,認為死亡是“吾生”價值的喪失。莊子視“悅生而惡死”為人生的一大桎梏。認為要獲得人生“自由”,就必須超脫死生之變。提出“以死生為—條”,否定生與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終實現。
“生死觀”的單字解釋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死亡。死人。這棵樹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顧生命;拼死:死戰。死守。3.至死,表示堅決:死不認輸。死也不松手。4.表示達到極點:笑死人。高興死了。死頑固。5.不可調和的:死敵。死對頭。6.固定;死板;不活動:死腦筋。死心眼。死規矩。死水。開會的時間要定死。7.不能通過:死胡同。死路一條。把漏洞堵死。
【觀】:[guān]1.看:觀看。走馬觀花。坐井觀天。2.景象或樣子:奇觀。改觀。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樂觀。悲觀。世界觀。[guàn]1.道教的廟宇:道觀。白云觀。2.(Guàn)姓。
“生死觀”的相關詞語
“生死觀”造句
這一唯物主義的生死觀,充分體現了司馬遷超越生死的價值觀念,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現象,而生死的意義卻有天壤之別,重于泰山則雖死猶生,輕于鴻毛則死不足惜。
綜上所述,傳統生死觀使朝鮮民族形成了崇尚自然、和諧、和平的民族氣質。
現在,還需要補上一課,就是用人文精神看生死觀。
當代中國老年人在生死觀上表現為不怕死,而當真正面臨死亡時,又呈現出恐懼的一面。
揭示神道生死觀的內核與實質,有利于推進“解日本民族文化之謎”這一事業。
生死觀是人生哲學的集中體現,在馮友蘭的人生哲學系統里蘊含了豐富的生死觀思想,闡發了他對生與死的獨到“反思”。
黨員的先進性教育,看上去與生死觀的問題沒有直接的聯系,實際上不是如此。
用人文精神看生死觀,對于我們黨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生死觀,是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本質觀點。
本文就漢代人的靈魂觀念,生死觀念以及世俗的幸福觀念三個方面考察其中蘊涵的終極精神。
* 生死觀的讀音是:shēng sǐ guān,生死觀的意思:生死觀 生死觀是指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中國古代,楊朱提出“貴己”、“重生”,主張以保全個人的生命為人生理想,認為死亡是“吾生”價值的喪失。莊子視“悅生而惡死”為人生的一大桎梏。認為要獲得人生“自由”,就必須超脫死生之變。提出“以死生為—條”,否定生與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終實現。
基本解釋
對生與死的看法。生死觀
生死觀是指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中國古代,楊朱提出“貴己”、“重生”,主張以保全個人的生命為人生理想,認為死亡是“吾生”價值的喪失。莊子視“悅生而惡死”為人生的一大桎梏。認為要獲得人生“自由”,就必須超脫死生之變。提出“以死生為—條”,否定生與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終實現。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死亡。死人。這棵樹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顧生命;拼死:死戰。死守。3.至死,表示堅決:死不認輸。死也不松手。4.表示達到極點:笑死人。高興死了。死頑固。5.不可調和的:死敵。死對頭。6.固定;死板;不活動:死腦筋。死心眼。死規矩。死水。開會的時間要定死。7.不能通過:死胡同。死路一條。把漏洞堵死。
【觀】:[guān]1.看:觀看。走馬觀花。坐井觀天。2.景象或樣子:奇觀。改觀。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樂觀。悲觀。世界觀。[guàn]1.道教的廟宇:道觀。白云觀。2.(Guàn)姓。
這一唯物主義的生死觀,充分體現了司馬遷超越生死的價值觀念,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現象,而生死的意義卻有天壤之別,重于泰山則雖死猶生,輕于鴻毛則死不足惜。
綜上所述,傳統生死觀使朝鮮民族形成了崇尚自然、和諧、和平的民族氣質。
現在,還需要補上一課,就是用人文精神看生死觀。
當代中國老年人在生死觀上表現為不怕死,而當真正面臨死亡時,又呈現出恐懼的一面。
揭示神道生死觀的內核與實質,有利于推進“解日本民族文化之謎”這一事業。
生死觀是人生哲學的集中體現,在馮友蘭的人生哲學系統里蘊含了豐富的生死觀思想,闡發了他對生與死的獨到“反思”。
黨員的先進性教育,看上去與生死觀的問題沒有直接的聯系,實際上不是如此。
用人文精神看生死觀,對于我們黨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生死觀,是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本質觀點。
本文就漢代人的靈魂觀念,生死觀念以及世俗的幸福觀念三個方面考察其中蘊涵的終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