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甲申之役的讀音 甲申之役的意思

    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農民軍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后,即率軍東渡黃河,進逼明京師(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寧武關,至大同。三月十五日,軍抵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駐沙河鞏華城(今北京昌平東南)坐鎮指揮。十七日,列陣環攻京城九門,迫明禁軍三大營數萬人于齊化門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監杜勛入城,敦促崇禎帝遜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順軍攻占。十八日夜,崇禎帝登煤山(今景山)自盡。十九日黎明,大順軍破城。
    • jiǎ
    • shēn
    • zhī

    “甲申之役”的讀音

    拼音讀音
    [jiǎ shēn zhī yì]
    漢字注音:
    ㄐㄧㄚˇ ㄕㄣ ㄓ ㄧ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甲申之役”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甲申之役  jiǎ shēn zhī yì  ㄐㄧㄚˇ ㄕㄣ ㄓ ㄧˋ  

    清朝光緒十年,歲次甲申(西元1884)?,中法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戰役,稱為「甲申戰役」。次年議和,訂立中法天津和約,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所有。
    也稱為「中法戰爭」。

    網絡解釋

    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農民軍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后,即率軍東渡黃河,進逼明京師(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寧武關,至大同。三月十五日,軍抵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駐沙河鞏華城(今北京昌平東南)坐鎮指揮。十七日,列陣環攻京城九門,迫明禁軍三大營數萬人于齊化門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監杜勛入城,敦促崇禎帝遜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順軍攻占。十八日夜,崇禎帝登煤山(今景山)自盡。十九日黎明,大順軍破城。

    “甲申之役”的單字解釋

    】:1.天干的第一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級。桂林山水甲天下。3.動物身上有保護功用的硬殼:甲殼。指甲。4.圍在人體或物體外面起保護作用的裝備。用金屬、皮革等制成:盔甲。裝甲車。5.舊時戶籍的編制單位。若干戶為一甲,若干甲為一保。
    】:1.陳述;說明:申明。申請。三令五申。2.地支的第九位。3.申時,舊式記時法,相當于十五點到十七點。4.上海市的別稱。
    】: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1.需要為官方出勞力的事:勞役。徭役。2.強迫驅使;使喚:奴役。役使。3.舊指供使喚的人:仆役。4.戰役:平型關之役。5.兵役:現役。

    “甲申之役”的相關詞語

    * 甲申之役的讀音是:jiǎ shēn zhī yì,甲申之役的意思: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農民軍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戰。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后,即率軍東渡黃河,進逼明京師(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寧武關,至大同。三月十五日,軍抵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駐沙河鞏華城(今北京昌平東南)坐鎮指揮。十七日,列陣環攻京城九門,迫明禁軍三大營數萬人于齊化門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監杜勛入城,敦促崇禎帝遜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順軍攻占。十八日夜,崇禎帝登煤山(今景山)自盡。十九日黎明,大順軍破城。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