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的讀音 目不識丁的意思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示例】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 目
- 不
- 識
- 丁
“目不識丁”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ù bù shí dīng]
- 漢字注音:
-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ㄧㄥ
- 簡繁字形:
- 目不識丁
- 是否常用:
- 否
“目不識丁”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目不識丁 mùbùshídīng
[completely illiterate;be totally ignorant;do not know one's ABC] 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尤指不能讀、寫
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
辭典解釋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ì dīng ㄇㄨˋ ㄅㄨˋ ㄕˋ ㄉㄧㄥ 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
《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村氣射人的,就是王侯貴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內卻沒半分誠敬。」
近義詞
不識之無﹑胸無點墨反義詞
精通文翰英語 lit. the eye cannot recognize the letter T (idiom)?; totally illiterate
德語 ungebildet , v?lliger Analphabet sein
法語 être illettré, analphabète
網絡解釋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示例】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目不識丁”的單字解釋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壯丁。園丁。4.遭遇;碰到:丁憂。5.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方塊:肉丁。黃瓜丁。[zhēng]〔丁丁〕擬聲詞。伐木聲。
“目不識丁”的相關詞語
* 目不識丁的讀音是:mù bù shí dīng,目不識丁的意思:【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示例】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基本解釋
目不識丁 mùbùshídīng
[completely illiterate;be totally ignorant;do not know one's ABC] 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尤指不能讀、寫
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
辭典解釋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ì dīng ㄇㄨˋ ㄅㄨˋ ㄕˋ ㄉㄧㄥ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
《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村氣射人的,就是王侯貴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內卻沒半分誠敬。」
近義詞
不識之無﹑胸無點墨反義詞
精通文翰英語 lit. the eye cannot recognize the letter T (idiom)?; totally illiterate
德語 ungebildet , v?lliger Analphabet sein
法語 être illettré, analphabète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示例】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壯丁。園丁。4.遭遇;碰到:丁憂。5.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方塊:肉丁。黃瓜丁。[zhēng]〔丁丁〕擬聲詞。伐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