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轉視的讀音 目不轉視的意思
辭典解釋目不轉視 mù bù zhuǎn shì 形容凝神注視的樣子。也作「目不轉睛」。
- 目
- 不
- 轉
- 視
“目不轉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ù bù zhuǎn shì]
- 漢字注音:
- ㄇㄨˋ ㄅㄨˋ ㄓㄨㄢˇ ㄕˋ
- 簡繁字形:
- 目不轉視
- 是否常用:
- 否
“目不轉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目不轉視 mù bù zhuǎn shì ㄇㄨˋ ㄅㄨˋ ㄓㄨㄢˇ ㄕˋ 形容凝神注視的樣子。也作「目不轉睛」。
網絡解釋
“目不轉視”的單字解釋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轉】:1.車運;轉運。2.翻轉。3.輾轉。4.棄屍。5.移動。6.返回。7.轉向,改變行動的方向。8.變化;改變。9.逃避。10.搖動;飄蕩。11.按著歌聲節拍跳舞。12.轉調。13.誦,讀。14.賣;轉讓。15.傳遞;轉交。16.翻,成倍的增加。17.遷職。18.再耕。19.纏繞。20.書法術語。用筆圓轉回旋之意。21.舊時詩文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22.量詞。道家煉丹的次數叫轉。23.量詞。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古樂府《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彊。”24.副詞。反而;反倒。25.副詞。漸漸;更加。26.同“囀”。婉轉發聲。亦指婉轉的歌聲。27.用同“賺”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目不轉視”的相關詞語
* 目不轉視的讀音是:mù bù zhuǎn shì,目不轉視的意思:辭典解釋目不轉視 mù bù zhuǎn shì 形容凝神注視的樣子。也作「目不轉睛」。
辭典解釋
目不轉視 mù bù zhuǎn shì ㄇㄨˋ ㄅㄨˋ ㄓㄨㄢˇ ㄕˋ形容凝神注視的樣子。也作「目不轉睛」。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轉】:1.車運;轉運。2.翻轉。3.輾轉。4.棄屍。5.移動。6.返回。7.轉向,改變行動的方向。8.變化;改變。9.逃避。10.搖動;飄蕩。11.按著歌聲節拍跳舞。12.轉調。13.誦,讀。14.賣;轉讓。15.傳遞;轉交。16.翻,成倍的增加。17.遷職。18.再耕。19.纏繞。20.書法術語。用筆圓轉回旋之意。21.舊時詩文結構章法方面的術語。22.量詞。道家煉丹的次數叫轉。23.量詞。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古樂府《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彊。”24.副詞。反而;反倒。25.副詞。漸漸;更加。26.同“囀”。婉轉發聲。亦指婉轉的歌聲。27.用同“賺”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