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虎視的讀音 龍驤虎視的意思
【解釋】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出處】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揜討逆節,折沖四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示例】~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氣慨威武
- 龍
- 驤
- 虎
- 視
“龍驤虎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óng xiāng hǔ shì]
- 漢字注音:
- ㄌㄨㄥˊ ㄒㄧㄤ ㄏㄨˇ ㄕˋ
- 簡繁字形:
- 龍驤虎視
- 是否常用:
- 是
“龍驤虎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龍驤虎視 lóngxiāng-hǔshì
[prance like the dragon and glance like the tiger——to cherish great ambition;be awesome and inspiring with dragon tread and tiger glance] 驤:馬昂頭。形容氣宇軒昂,氣概威武。比喻有雄才大略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辭典解釋
龍驤虎視 lóng xiāng hǔ shì ㄌㄨㄥˊ ㄒㄧㄤ ㄏㄨˇ ㄕˋ 龍馬昂首快跑,猛虎注視獵物。比喻人志氣高遠或氣勢威武。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
網絡解釋
【解釋】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處】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揜討逆節,折沖四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示例】~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氣慨威武
“龍驤虎視”的單字解釋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驤】:同“驤”。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龍驤虎視”的相關詞語
* 龍驤虎視的讀音是:lóng xiāng hǔ shì,龍驤虎視的意思:【解釋】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出處】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揜討逆節,折沖四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示例】~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氣慨威武
基本解釋
龍驤虎視 lóngxiāng-hǔshì
[prance like the dragon and glance like the tiger——to cherish great ambition;be awesome and inspiring with dragon tread and tiger glance] 驤:馬昂頭。形容氣宇軒昂,氣概威武。比喻有雄才大略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辭典解釋
龍驤虎視 lóng xiāng hǔ shì ㄌㄨㄥˊ ㄒㄧㄤ ㄏㄨˇ ㄕˋ龍馬昂首快跑,猛虎注視獵物。比喻人志氣高遠或氣勢威武。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
【解釋】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處】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揜討逆節,折沖四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示例】~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氣慨威武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驤】:同“驤”。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