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使頤令的讀音 目使頤令的意思
【解釋】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近義詞】目指氣使【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自命尊貴
- 目
- 使
- 頤
- 令
“目使頤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ù shǐ yí lìng]
- 漢字注音:
- ㄇㄨˋ ㄕˇ ㄧˊ ㄌㄧㄥˋ
- 簡繁字形:
- 目使頤令
- 是否常用:
- 否
“目使頤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用眼色和下頷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 辭典解釋
目使頤令 mù shǐ yí lìng ㄇㄨˋ ㄕˇ ㄧˊ ㄌㄧㄥˋ 支使人時,不屑說話,只用目光與動下巴示意。形容極其驕傲威風的樣子。
《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近義詞
目指氣使﹑頤指氣使
網絡解釋
【解釋】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近義詞】目指氣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自命尊貴
“目使頤令”的單字解釋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
【頤】:同“頤”。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
“目使頤令”的相關詞語
* 目使頤令的讀音是:mù shǐ yí lìng,目使頤令的意思:【解釋】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近義詞】目指氣使【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自命尊貴
基本解釋
用眼色和下頷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辭典解釋
目使頤令 mù shǐ yí lìng ㄇㄨˋ ㄕˇ ㄧˊ ㄌㄧㄥˋ支使人時,不屑說話,只用目光與動下巴示意。形容極其驕傲威風的樣子。
《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近義詞
目指氣使﹑頤指氣使【解釋】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近義詞】目指氣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自命尊貴
【目】:1.眼睛:有目共睹。歷歷在目。2.網眼;孔:八十目篩。一方寸的網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為奇跡。4.大項中再分的小項:項目。細目。5.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6.目錄:書目。藥目。劇目。7.名稱:題目。名目。8.下圍棋時所圍的空白交叉點,一個點為一目:中方棋手僅以一目半之優獲勝。9.姓。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
【頤】:同“頤”。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