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讀音 眾所周知的意思
【解釋】大家普遍知道的。【出處】《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示例】這種小說的生產,~,主要是為了“爆炸”,所以他特別注意的是政治上的應時。 ◎孫犁《文林談屑(一)·運動文學與揣摩小說》【近義詞】盡人皆知、婦孺皆知、有目共睹【反義詞】一無所知【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 眾
- 所
- 周
- 知
“眾所周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òng suǒ zhōu zhī]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ˋ ㄙㄨㄛˇ ㄓㄡ ㄓ
- 簡繁字形:
- 眾所周知
- 是否常用:
- 否
“眾所周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眾所周知 zhòngsuǒzhōuzhī
[as everyone knows] 不需要舉出例證,人人都知道
辭典解釋
眾所周知 zhòng suǒ zhōu zhī ㄓㄨㄥˋ ㄙㄨㄛˇ ㄓㄡ ㄓ 大家都知道。
如:「在地方上,他是眾所周知的大善人。」
英語 as everyone knows (idiom)?
網絡解釋
【解釋】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處】《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
【示例】這種小說的生產,~,主要是為了“爆炸”,所以他特別注意的是政治上的應時。 ◎孫犁《文林談屑(一)·運動文學與揣摩小說》
【近義詞】盡人皆知、婦孺皆知、有目共睹
【反義詞】一無所知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眾所周知”的單字解釋
【眾】:同“眾”。
【所】: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后來只用于地名):海陽所(在山東)。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遼寧)。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診療所。指揮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這所房子。b)用于學校等:一所醫院。兩所學校。5.姓。6.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我所認識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見。8.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系: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9.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眾所周知”的相關詞語
* 眾所周知的讀音是:zhòng suǒ zhōu zhī,眾所周知的意思:【解釋】大家普遍知道的。【出處】《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示例】這種小說的生產,~,主要是為了“爆炸”,所以他特別注意的是政治上的應時。 ◎孫犁《文林談屑(一)·運動文學與揣摩小說》【近義詞】盡人皆知、婦孺皆知、有目共睹【反義詞】一無所知【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基本解釋
眾所周知 zhòngsuǒzhōuzhī
[as everyone knows] 不需要舉出例證,人人都知道
辭典解釋
眾所周知 zhòng suǒ zhōu zhī ㄓㄨㄥˋ ㄙㄨㄛˇ ㄓㄡ ㄓ大家都知道。
如:「在地方上,他是眾所周知的大善人。」
英語 as everyone knows (idiom)?
【解釋】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處】《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
【示例】這種小說的生產,~,主要是為了“爆炸”,所以他特別注意的是政治上的應時。 ◎孫犁《文林談屑(一)·運動文學與揣摩小說》
【近義詞】盡人皆知、婦孺皆知、有目共睹
【反義詞】一無所知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眾】:同“眾”。
【所】:1.處所:場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駐兵的地點,大的叫千戶所,小的叫百戶所(后來只用于地名):海陽所(在山東)。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遼寧)。3.用作機關或其他辦事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診療所。指揮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這所房子。b)用于學校等:一所醫院。兩所學校。5.姓。6.跟“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為人所笑。看問題片面,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語的主謂結構的動詞前面,表示中心詞是受事:我所認識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見。8.用在“是…的”中的名詞、代詞和動詞之間,強調施事和動作的關系:全國的形勢,是同志們所關心的。9.用在動詞前面,跟動詞構成體詞結構:各盡所能。聞所未聞。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