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讀音 石菖蒲的意思
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生長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
- 石
- 菖
- 蒲
“石菖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í chāng pú]
- 漢字注音:
- ㄕˊ ㄔㄤ ㄆㄨ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石菖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觀賞植物的一種。莖可入藥。 辭典解釋
石菖蒲 shí chāng pú ㄕˊ ㄔㄤ ㄆㄨˊ 植物名。天南星科石菖屬,常綠性多年生草本。莖匍匐于地。葉似劍而細長,革質。花為圓柱狀肉穗花序,具劍狀的佛焰苞,呈淡黃或綠褐色。全株具特異的香氣。可供觀賞及入藥用。民間習俗于端午節時,束其葉插于簷前.以為避邪。
也稱為「細葉菖蒲」。
德語 Acorus gramineus (Bio)?
網絡解釋
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生長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
“石菖蒲”的單字解釋
【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菖】:〔菖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根狀莖粗壯,可作香料,也供藥用。
【蒲】:香蒲,俗稱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邊或池沼內。根狀莖橫生,花穗形狀像蠟燭。葉片供編織,根狀莖可提取淀粉。
“石菖蒲”的相關詞語
* 石菖蒲的讀音是:shí chāng pú,石菖蒲的意思: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生長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
基本解釋
觀賞植物的一種。莖可入藥。辭典解釋
石菖蒲 shí chāng pú ㄕˊ ㄔㄤ ㄆㄨˊ植物名。天南星科石菖屬,常綠性多年生草本。莖匍匐于地。葉似劍而細長,革質。花為圓柱狀肉穗花序,具劍狀的佛焰苞,呈淡黃或綠褐色。全株具特異的香氣。可供觀賞及入藥用。民間習俗于端午節時,束其葉插于簷前.以為避邪。
也稱為「細葉菖蒲」。
德語 Acorus gramineus (Bio)?
石菖蒲
石菖蒲(拉丁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生長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菖】:〔菖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根狀莖粗壯,可作香料,也供藥用。
【蒲】:香蒲,俗稱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邊或池沼內。根狀莖橫生,花穗形狀像蠟燭。葉片供編織,根狀莖可提取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