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財是擋災的讀音 破財是擋災的意思
辭典解釋破財是擋災 pò cái shì dǎng zāi (諺語)?損失了金錢財物,等于擋去災難禍事。 《廿載繁華夢.第二○回》:「俗語說:『破財是擋災』,耗耗就罷了。且這幾萬銀子,縱然不拏來辦礦,究從那里向姓梁的討回?休再說罷。」
- 破
- 財
- 是
- 擋
- 災
“破財是擋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ò cái shì dǎng zāi]
- 漢字注音:
- ㄆㄛˋ ㄘㄞˊ ㄕˋ ㄉㄤˇ ㄗㄞ
- 簡繁字形:
- 破財是擋災
- 是否常用:
- 否
“破財是擋災”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破財是擋災 pò cái shì dǎng zāi ㄆㄛˋ ㄘㄞˊ ㄕˋ ㄉㄤˇ ㄗㄞ (諺語)?損失了金錢財物,等于擋去災難禍事。
《廿載繁華夢.第二○回》:「俗語說:『破財是擋災』,耗耗就罷了。且這幾萬銀子,縱然不拏來辦礦,究從那里向姓梁的討回?休再說罷。」
網絡解釋
“破財是擋災”的單字解釋
【破】:1.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傷變得不完整:手破了。紙戳破了。襪子破了一個洞。2.使損壞;使分裂;劈開:破釜沉舟。勢如破竹。破開西瓜。3.整的換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兩張五角的。4.突破;破除(規定、習慣、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記錄。5.打敗(敵人);打下(據點):攻破城池。大破敵軍。6.花費:破鈔。破費。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說破。一語道破。案子已經破了。8.受過損傷的;破爛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譏諷東西或人不好(含厭惡意):誰看那破戲!
【財】:同“財”。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擋】:[dǎng]1.攔住;抵擋:攔~。2.遮蔽:~風。3.檔子:~火。4.排擋的簡稱:二~。5.某些儀器和測量裝置用來表明光、電、熱等量的等級。[dàng]均同“擋”。
【災】:同“災”。
“破財是擋災”的相關詞語
* 破財是擋災的讀音是:pò cái shì dǎng zāi,破財是擋災的意思:辭典解釋破財是擋災 pò cái shì dǎng zāi (諺語)?損失了金錢財物,等于擋去災難禍事。 《廿載繁華夢.第二○回》:「俗語說:『破財是擋災』,耗耗就罷了。且這幾萬銀子,縱然不拏來辦礦,究從那里向姓梁的討回?休再說罷。」
辭典解釋
破財是擋災 pò cái shì dǎng zāi ㄆㄛˋ ㄘㄞˊ ㄕˋ ㄉㄤˇ ㄗㄞ(諺語)?損失了金錢財物,等于擋去災難禍事。
《廿載繁華夢.第二○回》:「俗語說:『破財是擋災』,耗耗就罷了。且這幾萬銀子,縱然不拏來辦礦,究從那里向姓梁的討回?休再說罷。」
【破】:1.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傷變得不完整:手破了。紙戳破了。襪子破了一個洞。2.使損壞;使分裂;劈開:破釜沉舟。勢如破竹。破開西瓜。3.整的換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兩張五角的。4.突破;破除(規定、習慣、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記錄。5.打敗(敵人);打下(據點):攻破城池。大破敵軍。6.花費:破鈔。破費。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說破。一語道破。案子已經破了。8.受過損傷的;破爛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譏諷東西或人不好(含厭惡意):誰看那破戲!
【財】:同“財”。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擋】:[dǎng]1.攔住;抵擋:攔~。2.遮蔽:~風。3.檔子:~火。4.排擋的簡稱:二~。5.某些儀器和測量裝置用來表明光、電、熱等量的等級。[dàng]均同“擋”。
【災】:同“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