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怎么讀 碓的意思

漢字 | 碓 |
---|---|
讀音 |
|
注音 | ㄉㄨㄟˋ |
部首 | [石] 石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8 |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893 |
其它編碼 | 五筆:dwyg 倉頡:mrog 鄭碼:gni 四角:10615 |
筆順編碼 | 1325132411121 |
筆順筆畫 | 一ノ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 |
碓字的意思
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裝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連續起落,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用杵搗米。
碓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碓
duì ㄉㄨㄟˋ
◎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英語 pestle
法語 pilon pour monder le grain
碓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碓 duì
〈名〉
用于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 [pestel for hulling rice]
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新論》
詞性變化
◎ 碓 duì
〈動〉
舂, 搗 [pound with a pestle] 。如:碓米(舂米)
碓字的辭典解釋
舂米的用具。《廣韻·去聲·隊韻》:「碓,杵臼。」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數家茅屋自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西游記·第一九回》:「那怪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只管磕頭。」
康熙字典解釋
碓【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舂具。《說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從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
又《通俗文》水碓曰轓車。《註》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水車,轉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
又杜預作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斷木掘地。
又《集韻》都回切,音堆。岸也。與堆??塠通。《前漢·地理志》離??。《河渠書》作離碓。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碓【卷九】【石部】
舂也。從石隹聲。都隊切
說文解字注
(碓)所?舂也。所?二字各本無。今補。舂者、擣粟也。杵曰所以舂。本斷木掘地爲之。師其意者又皆以石爲之。不用手而用足、謂之碓。桓譚新論。宓犠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按其又巧者、則水碓水磑。失聖人勞其民而生其善心之意矣。從石。隹聲。都隊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