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糧的讀音 稅糧的意思
稅糧 稅糧是元明征收米、粟等實物的賦稅。唐中葉行兩稅法后,田賦分為夏稅、秋糧。稅糧之名源于此。元初在中原征稅糧、科差。 稅糧以地、丁為征稅對象,行于江北的叫丁稅、地稅; 行于江南的叫夏稅、秋糧。丁稅、地稅之制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粟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地,官吏商賈驗丁。” (《元女類》卷五十七,《雜著·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宋滅后,江南除秋糧外,普遍征收夏稅。
- 稅
- 糧
“稅糧”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uì liáng]
- 漢字注音:
- ㄕㄨㄟˋ ㄌㄧㄤˊ
- 簡繁字形:
- 稅糧
- 是否常用:
- 否
“稅糧”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元明兩代征收米﹑麥等實物的賦稅。 辭典解釋
稅糧 shuì liáng ㄕㄨㄟˋ ㄌㄧㄤˊ 古時百姓應繳付的丁稅錢糧。
網絡解釋
稅糧
稅糧是元明征收米、粟等實物的賦稅。唐中葉行兩稅法后,田賦分為夏稅、秋糧。稅糧之名源于此。元初在中原征稅糧、科差。 稅糧以地、丁為征稅對象,行于江北的叫丁稅、地稅; 行于江南的叫夏稅、秋糧。丁稅、地稅之制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粟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地,官吏商賈驗丁。” (《元女類》卷五十七,《雜著·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宋滅后,江南除秋糧外,普遍征收夏稅。
“稅糧”的單字解釋
【稅】:1.國家向征稅對象按稅率征收的貨幣或實物:關稅。營業稅。納稅。2.(Shuì)姓。
【糧】:1.糧食:雜糧。口糧。糧倉。2.作為農業稅的糧食:錢糧。公糧。完糧。3.姓。
“稅糧”的相關詞語
* 稅糧的讀音是:shuì liáng,稅糧的意思:稅糧 稅糧是元明征收米、粟等實物的賦稅。唐中葉行兩稅法后,田賦分為夏稅、秋糧。稅糧之名源于此。元初在中原征稅糧、科差。 稅糧以地、丁為征稅對象,行于江北的叫丁稅、地稅; 行于江南的叫夏稅、秋糧。丁稅、地稅之制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粟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地,官吏商賈驗丁。” (《元女類》卷五十七,《雜著·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宋滅后,江南除秋糧外,普遍征收夏稅。
基本解釋
1.元明兩代征收米﹑麥等實物的賦稅。辭典解釋
稅糧 shuì liáng ㄕㄨㄟˋ ㄌㄧㄤˊ古時百姓應繳付的丁稅錢糧。
稅糧
稅糧是元明征收米、粟等實物的賦稅。唐中葉行兩稅法后,田賦分為夏稅、秋糧。稅糧之名源于此。元初在中原征稅糧、科差。 稅糧以地、丁為征稅對象,行于江北的叫丁稅、地稅; 行于江南的叫夏稅、秋糧。丁稅、地稅之制始于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乃定科征之法,令諸路驗民戶成丁之數,每丁歲科粟一石,驅丁五升,新戶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地,官吏商賈驗丁。” (《元女類》卷五十七,《雜著·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宋滅后,江南除秋糧外,普遍征收夏稅。【稅】:1.國家向征稅對象按稅率征收的貨幣或實物:關稅。營業稅。納稅。2.(Shuì)姓。
【糧】:1.糧食:雜糧。口糧。糧倉。2.作為農業稅的糧食:錢糧。公糧。完糧。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