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的讀音 竹林七賢的意思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 竹
- 林
- 七
- 賢
“竹林七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ú lín qī xián]
- 漢字注音:
- ㄓㄨˊ ㄌㄧㄣˊ ㄑㄧ ㄒㄧㄢˊ
- 簡繁字形:
- 竹林七賢
- 是否常用:
- 否
“竹林七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魏·晉之間陳留·阮籍、譙郡·嵇康、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時人號為“竹林七賢”。見《三國志?魏志?嵇康傳》“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崇奇任俠”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氏春秋》。辭典解釋
竹林七賢 zhú lín qī xián ㄓㄨˊ ㄌㄧㄣˊ ㄑㄧ ㄒㄧㄢˊ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網絡解釋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竹林七賢”的單字解釋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賢】: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賢明。賢達。賢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賢。選賢舉能。任人唯賢。3.敬辭,用于平輩或晚輩:賢弟。賢侄。4.姓。
“竹林七賢”的相關詞語
“竹林七賢”造句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渭不分,無法相提并論。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清渭濁,無法相提并論。
建安七子個個才氣,竹林七賢個個骨氣,武當七俠個個仗義,七一齊心,感謝黨的好兒女,在災難面前無比英勇豪氣,我們軍民萬眾一心,中國必鑄新輝煌!
介紹竹林七賢由于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相知相交,又因為產生分歧各奔東西.
人物作品有十八羅漢圖、竹林七賢圖、八仙圖等等。
你族伯王戎,身列竹林七賢之位,家有好李,恐怕人得其種,于是,賣李鉆核。
與會學者們一致認為,當年“竹林七賢”的“竹林之游”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解放,沖破名教思想束縛,可以和西方文藝復興相媲美。
另一位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他貧苦出身,因選人出色、功勞卓著,雖列位三公卻始終耐住清貧。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便是“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的酒徒。
* 竹林七賢的讀音是:zhú lín qī xián,竹林七賢的意思: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基本解釋
魏·晉之間陳留·阮籍、譙郡·嵇康、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時人號為“竹林七賢”。見《三國志?魏志?嵇康傳》“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崇奇任俠”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氏春秋》。辭典解釋
竹林七賢 zhú lín qī xián ㄓㄨˊ ㄌㄧㄣˊ ㄑㄧ ㄒㄧㄢˊ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賢】: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賢明。賢達。賢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賢。選賢舉能。任人唯賢。3.敬辭,用于平輩或晚輩:賢弟。賢侄。4.姓。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渭不分,無法相提并論。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清渭濁,無法相提并論。
建安七子個個才氣,竹林七賢個個骨氣,武當七俠個個仗義,七一齊心,感謝黨的好兒女,在災難面前無比英勇豪氣,我們軍民萬眾一心,中國必鑄新輝煌!
介紹竹林七賢由于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相知相交,又因為產生分歧各奔東西.
人物作品有十八羅漢圖、竹林七賢圖、八仙圖等等。
你族伯王戎,身列竹林七賢之位,家有好李,恐怕人得其種,于是,賣李鉆核。
與會學者們一致認為,當年“竹林七賢”的“竹林之游”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解放,沖破名教思想束縛,可以和西方文藝復興相媲美。
另一位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他貧苦出身,因選人出色、功勞卓著,雖列位三公卻始終耐住清貧。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便是“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的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