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括的讀音 箭括的意思
箭括 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炮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炮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雞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 箭
- 括
“箭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àn kuò]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ˋ ㄎㄨㄛ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箭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箭的末端。 2.山名。即岐山。在陜西省岐山縣東北﹐最高處曰箭括嶺﹐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網絡解釋
箭括
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炮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炮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雞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箭括”的單字解釋
【箭】:1.古代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發射。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鋁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半箭多路。
【括】:[kuò]1.扎;束:括約肌。2.包括:總括。概括。3.對部分文字加上括號:把這幾個字用括號括起來。4.姓。[guā]見〖挺括〗。
“箭括”的相關詞語
* 箭括的讀音是:jiàn kuò,箭括的意思:箭括 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炮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炮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雞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基本解釋
1.箭的末端。 2.山名。即岐山。在陜西省岐山縣東北﹐最高處曰箭括嶺﹐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箭括
箭括(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炮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炮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雞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箭】:1.古代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發射。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鋁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半箭多路。
【括】:[kuò]1.扎;束:括約肌。2.包括:總括。概括。3.對部分文字加上括號:把這幾個字用括號括起來。4.姓。[guā]見〖挺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