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鐙的讀音 糠鐙的意思
糠鐙 糠鐙 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āng dèng,是指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
- 糠
- 鐙
“糠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āng dèng]
- 漢字注音:
- ㄎㄤ ㄉㄥˋ
- 簡繁字形:
- 糠鐙
- 是否常用:
- 否
“糠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
網絡解釋
糠鐙
糠鐙 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āng dèng,是指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
“糠鐙”的單字解釋
【糠】:1.稻、谷子等作物子實的皮或殼(多指脫下來的):米糠。糠菜半年糧(形容生活貧困)。2.發空,質地松而不實(多指蘿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糠心兒。蘿卜糠了。
【鐙】:[dēng]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燈”,指油燈。[dèng]掛在鞍子兩旁供腳蹬的東西,多用鐵制成:馬鐙。
“糠鐙”的相關詞語
* 糠鐙的讀音是:kāng dèng,糠鐙的意思:糠鐙 糠鐙 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āng dèng,是指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
基本解釋
1.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糠鐙
糠鐙 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āng dèng,是指一種拌粘米糠的麻桿﹐作照明用。【糠】:1.稻、谷子等作物子實的皮或殼(多指脫下來的):米糠。糠菜半年糧(形容生活貧困)。2.發空,質地松而不實(多指蘿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糠心兒。蘿卜糠了。
【鐙】:[dēng]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燈”,指油燈。[dèng]掛在鞍子兩旁供腳蹬的東西,多用鐵制成:馬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