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得發紫的讀音 紅得發紫的意思
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
- 紅
- 得
- 發
- 紫
“紅得發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óng de fā zǐ]
- 漢字注音:
- ㄏㄨㄥˊ ˙ㄉㄜ ㄈㄚ ㄗˇ
- 簡繁字形:
- 紅得發紫
- 是否常用:
- 否
“紅得發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紅得發紫 hóngdefāzǐ
[very influential] 形容一個人走紅,受重視到了過分的程度,有諷刺意
她仗著出身好,業務好,紅得發紫。——靳凡《公開的情書》
辭典解釋
紅得發紫 hóng de fā zǐ ㄏㄨㄥˊ ˙ㄉㄜ ㄈㄚ ㄗˇ 形容人的事業或名聲極盛。或以為唐代百官的宴服,親王等及三品以上為紫色,五品以上為朱色,紅、紫皆為高官服色,而紫色更高一級,故有此義。
如:「她最近片約不斷,又接二連三的獲得大獎,真是紅得發紫嘍!」
網絡解釋
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
“紅得發紫”的單字解釋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紫】:1.紅和藍合成的顏色:紫紅。青紫。玫瑰紫。2.姓。
“紅得發紫”的相關詞語
* 紅得發紫的讀音是:hóng de fā zǐ,紅得發紫的意思: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
基本解釋
紅得發紫 hóngdefāzǐ
[very influential] 形容一個人走紅,受重視到了過分的程度,有諷刺意
她仗著出身好,業務好,紅得發紫。——靳凡《公開的情書》
辭典解釋
紅得發紫 hóng de fā zǐ ㄏㄨㄥˊ ˙ㄉㄜ ㄈㄚ ㄗˇ形容人的事業或名聲極盛。或以為唐代百官的宴服,親王等及三品以上為紫色,五品以上為朱色,紅、紫皆為高官服色,而紫色更高一級,故有此義。
如:「她最近片約不斷,又接二連三的獲得大獎,真是紅得發紫嘍!」
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紫】:1.紅和藍合成的顏色:紫紅。青紫。玫瑰紫。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