纊怎么讀 纊的意思
“纊”字共有1個讀音:
[kuàng]

漢字 | 纊 |
---|---|
讀音 |
|
注音 | ㄎㄨㄤˋ |
部首 | [纟] 絞絲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3 |
異體字 | 纊 絋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繁體字形 | 纊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EA9 |
其它編碼 | 五筆:xyt|xot 倉頡:vmi 鄭碼:ztg 四角:20100 |
筆順編碼 | 551413 |
筆順筆畫 | フフ一丶一ノ |
筆順名稱 | 撇折 撇折 提 點 橫 撇 |
纊字的意思
絲綿。
纊字的基本解釋
● 纊
(纊)
kuàng ㄎㄨㄤˋ
絮衣服的新絲綿。
英語 cotton; silk
法語 beau fil de soie ou de coton
纊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纊
纊 kuàng
〈名〉
古時指新絲綿絮。后泛指綿絮 [silk floss]
纊,絮也。——《說文》
纊,綿也。絮之細者曰纊也。——《小爾雅》
三軍之士皆如挾纊。——《左傳·宣公二年》
絲纊竹箭。——《禮記·禮器》
纊為繭。——《禮記·玉藻》
厥篚纖纊。——《書·禹貢》
又如:厥篚纖纊(謂把新的絲綿裝在竹筐里進貢);纊衣(纊服。綿衣。纊:絮衣服的絲綿);纊息(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于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纊絮(綿絮)
纊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纊【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謗切,音曠。《說文》絮也。或從光作絖。《玉篇》綿也。《書·禹貢》厥篚纖纊。《傳》纊,細綿。《儀禮·旣夕》屬纊。《註》纊,新絮。《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註》綿也。
又《集韻》古曠切,光去聲。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纊【卷十三】【糸部】
絮也。從糸廣聲。《春秋傳》曰:“皆如挾纊。”絖,纊或從光。苦謗切
說文解字注
(纊)絮也。玉藻。纊爲繭。注曰。纊、今之新緜也。按鄭釋纊爲新緜者、以別於縕之爲新緜及舊絮也。許則謂纊爲絲絮。不分新故。謂縕爲麻紼。與鄭絕異。從糸。廣聲。苦謗切。十部。春秋傳曰。皆如挾纊。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
(絖)纊或從光。
纊字組詞
纊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纊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